在烏茲別克,我是契丹人

經過800年歷史沉澱,東方的中國依然被視為契丹地域,中國人被視為契丹同族,”Kitai”成為中國及中國人的代號,因此我在烏茲別克行走,身份也變成契丹人!

四月與一班年青朋友去了一趟烏茲別克。

多元種族構成獨特文化

烏茲別克位處中亞,歷史上受來自四方八面的族群滲透,不斷吸收外來影響,又以自身的方式融合出獨特的文化和精神面貌。走在街上,目不暇給的多元人種構成迷人的風景,但是本地人早已習慣了:不管是烏茲別克族、俄羅斯族或蒙古族都會走在一起,往來的人又隨時可能長得像漢人、朝鮮人、突厥人、波斯人、塔吉克人、阿拉伯人、阿富汗人、巴基斯坦人,甚或印度人。

在烏茲別克,其中一樣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稱呼,以烏茲別克近年採用的拉丁字母拼寫是“Xitoy”,“X”的發音接近”Kh”,“o”的發音接近短“a”,在烏茲別克現場聽當地人講“Xitoy”的聲音,以一般香港的拼寫習慣可用“Kitai”表達。初時聽到這個稱呼覺得很不明所以,不過後來想了一下歷史上烏茲別克與中國的關係,就多了點體會。

西遼曾統治中亞近百年

比較多人知道八世紀唐朝中國的勢力去到中亞,但是很少人知道契丹人(廣義的中國人)曾經統治中亞近百年。金朝於1125年滅了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率領精兵和族人,從現今中國內蒙古出發,西征遷徙至中亞,建立西遼王朝,今烏茲別克地區於1128至1219年歸西遼管轄,雖然後來亡於蒙古,卻留下了契丹人的痕跡。

公元1160年西遼版圖。十字星符號標示了今烏茲別克城市。(Wikimedia Commons)
公元1160年西遼版圖。十字星符號標示了今烏茲別克城市。(Wikimedia Commons)

契丹的「契」粵音讀「揭」或「乞」,英文文獻作“Khitan”,“Kh”相當於前面提過的“X”,具體發音視乎地域,有些地方重點放在“k”(例如烏茲別克),有些地方放在“h”(例如蒙古),前者對應「揭」,後者對應「乞」,在烏茲別克“Khitan”發音成了“Kitan”,經過800年歷史沉澱,東方的中國依然被視為契丹地域,中國人被視為契丹同族,”Kitai”成為中國及中國人的代號,因此我在烏茲別克行走,身份也變成契丹人!

最後一提,中世紀歐洲人稱中國為Cathay,其實也源於“Kitai”(註1),下次乘搭Cathay Pacific航班,記得你在乘搭「契丹─太平洋」的飛機!

註1: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Cathay”(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Cathay-medieval-region-China

林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