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正常狀態下,香港航空業對整體經濟的直接供獻約為4% (銀行業供獻約5%),如果把乘飛機到港旅客的消費、空運貨運導致出入口貿易的收益等都計算在內,航空業的廣義供獻約為8%,其亦是促進香港商貿活動和人民交往的必要交通工具。國泰的市場佔有率,在客運方面已超過50%,在航空貨運方面亦趨近50%;國泰作為香港航空業的旗艦,它對香港整個航空業的長期貢獻和經驗是不能取代的。
大灣區航空業在競爭中進步
國泰近日裁員逾8000人,現在航班仍少於正常時10%;國泰估計到2021年底,只約能恢復50%航班,而乘客的比例則更少。全球航空業的前景如何?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最新評估要到2024年才可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全球航空公司已在第三季續漸增加航點和航班,這都會先由國內航班開始,然後擴展到短途的地區航線,最後才是長途航線。
在這嚴峻情況下,有論者認為如果珠三角機場群各機場定位及功能更形清晰,就可以減少資源重疊,更便利國際航權談判。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必須嘗試了解中國政府是怎樣執行航空業規劃的。再者,我們也須回答另一問題:三大機場業務的發展和分工,應由市場主導?或是由政府行政規劃主導?或是由業界合謀主導?
中國以區域化概念規劃民用航空業的發展,約始於「十一五」期間。當時,中國初步形成了以北京為主的北方機場群、以上海為主的華東機場群和以廣州為主的中南機場群三大區域機場群體。 珠三角機場群及長三角機場群向來都是中國民航運輸的重要部分,共佔全國民航客運及空運一半以上 ;而在「十三五」規劃中,則再加強三個機場群的重要性。在珠三角的機場群,除了廣州外,深圳也升格為國際航空樞紐,大灣區航空業將由包括香港機場在內的三頭馬車共同推動。在2000年時,珠三角的國際旅客和空運貨運約有80%透過使用香港機場,現在這比例估計已在70%以下,而到2030年很可能是接近50%。廣州和深圳機場在未來加速發展其國際航班,在一定程度內,香港作為區內最主要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將面對更多挑戰。
中國航空業規劃是由發改委主導和協調的 : 各地方政府對其航空業的硬件 (例如擴建跑道) 和軟件 (例如更換空管系統) 有任何發展上的需要和規劃,就必須向發改委申請批准的。發改委會依據全國和各特別地區航空業的長遠發展需要,而作出決定和協調。最近,發改委在2019年批准深圳機場擴建第二條跑道,亦於幾個月前批准廣州機場擴建第四及五條跑道;在更早時亦全力支持香港擴建第三條跑道。
發改委作出這一連串的重要決定,是為了完成「十三五」規劃中所訂下珠三角航空業發展的政策目標;這目標主要是基於評估到2030年時,珠三角的航空總旅客(不包括港澳) 將共有2.8億人次 (每年增長平均約4.5%);而在2019年時,三大機場的總旅客已達2億人次。從發改委的考慮中,現在三大機場的擴建,在設施全面落成後總容量可達每年3.5億人次,是配合到未來十多年大灣區航空市場發展的需要。當然,在現時疫情重創全球航空業的情況下,三大機場的擴建工程有所延遲,在所難免,但規劃發展目標的大格局已啟動及將續步落實。
有論者和業界認為雖然航空業是由中央規劃和主導,地方政府和業界是應該為了各主要機埸和航空公司的有序發展,以行政手段協調發展航點和航班以減少競爭。筆者認為這絕不可取,會導致個別機場和航空公司壟斷某些國際及國內航線,這是合謀瓜分市場,是現代社會反壟斷法所不容,會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在亞太航空業的激烈競爭中,大灣區航空業必須維持開放的競爭環境,以市場為主導,大灣區內各機場和航空公司才能透過內部競爭,提升整個大灣區航空業的競爭力,長期促進消費者利益和社會經濟發展。
國泰須跨越到新經濟
最近一項亞洲航空業的消息顯示,韓國的韓亞航空在今年第二季錄得盈利,以及台灣長榮航空的虧損也大幅減少,主要原因是其空運貨運錄得大幅上升;而國泰的空運貨運則下降超過 30%。有論者認為國泰經營保守,因而不能回應空運貨運的商機。國泰的空運貨運下降,主要因為貨源並不在香港,香港是從事轉口貿易,例如中國貨經陸路來香港,再由香港經空運轉口到美國;韓國貨經空運來香港,再由香港經空運轉口到歐洲或經陸路轉口入大陸。國泰減少了超過90%的航班,已大大削弱了香港作為空運轉口港的能力。
香港近月已經歷失業率大幅上升及工資下降,市民一定需要經歷一段日子,才有經濟能力旅遊。至於商務旅客方面,這次疫情使電子視像會議大行其道,這有可能結構性改變了商務旅客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會減少他們的長途飛行次數 (有估計會下跌五成)。當然,第四波疫情有多嚴重?而疫苗是否能在明年初推出市場?這在在都增加航空市場未來發展的不穩定性。疫情如能續漸消退,航空業的反彈將會是整體經濟復甦的指標 。
航空業無疑是舊經濟的一項關鍵產業,由大飛機的製造,到快速增長的廉航和跨境電子商貿。新經濟未來的趨勢是什麼?國泰的經營,是否能夠從一個較保守的大都會型封閉式壟斷企業,跨越到成為真正能在開放大灣區競爭的新經濟型企業?首先我們要理解新經濟的特質,它就是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械人等去方便市民的日常坐活,減低各類經濟和社會活動的生產和交易成本,以提升生產力和服務素質。國泰的經營要跨越到新經濟,必須考慮以下的大方向:
- 利用大數據以理解整個大灣區和其他國際乘客的旅遊習慣、偏好和趨勢,以預測和調整航班和航點的服務。
- 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以改善提供給乘客和潛在乘客服務的素質。
- 利用大數據以改善經營效率,這包括航班管理、人事管理、燃油管理、成本效益管理、收支財務管理、維修保養、存貨管理等。
- 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機械人等、以能更有效率管理空運貨運。
- 利用大數據以理解乘客在航機上及機場內的購物習慣和偏好,以直接拓展全球快速增長的電子商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