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預算案資源 建國際創科中心

筆者認為《財政預算案》的創科篇,與《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首尾呼應,為藍圖當中各項措施投放資源,非常務實。常言道「時間就是金錢」,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各部門善用這些資源,盡快建立國際創科中心。

前日公布的2023/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在推動創科上着墨不少,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演辭中,提到「創新」一詞39次、「創科」21次,「人才」37次,反映《財政預算案》着重投資未來、吸引人才,堅決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強化基礎研究 點明重點科技產業

預算案在創科上的支援覆蓋全面,在基礎研發能力、先進製造業、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智慧政府、綠色科技、金融科技等方面,都有涵蓋,各項撥款和財政措施,均有助《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策略得以落實,亦能對接國家發展策略,有助本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去年《財政預算案》宣布,預留100億元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的發展,今年預算案則決定從中撥出60億元,用作資助大學及科研機構設立主題研究院(預算案第75段),算是在推動生命健康科技上走前了一步;另外當局亦預留30億元,推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預算案第76段)。

以上90億元的撥款,絕對有利於強化本港的基礎研究能力,亦能針對未來香港應予發展的重點科技產業。

微電子研發院 具半導體戰略意義

筆者向財政司司長提交的建議書中,提出研究及推動半導體產業,筆者樂見預算案有所回應,當局打算設立一所微電子研發院,推動本港微電子的發展。香港不乏微電子領域的人才,而半導體產業是國家當前最重視的產業方向之一,更是別具半導體戰略性意義,當局必須加快此研發院的設立。

另一點值得關注的是,預算案預留約2億元,以提升「智方便」平台的運作。(預算案第51段)2億元金額並非小數目,建議特區政府必須讓「智方便」得到徹底的改革,進行真正的電子化,而非只將現有的工作或服務轉為電子版。

「智方便」需要得到徹底的改革,進行真正的電子化。(政府新聞處圖片)
「智方便」需要得到徹底的改革,進行真正的電子化。(政府新聞處圖片)

用家為本 主導數碼化政府過程

此外,在筆者提交的建議中,筆者特別提到在更新「智方便」平台或政府電子服務的時候,必須以用家為本,吸收用家回饋,進而不斷完善系統,以用家為本主導數碼化政府的過程。陳茂波在演辭中提到,要改善「智方便」的用戶體驗,也算是回應了筆者的建議。

筆者一向關注創科人才的培訓,特區政府亦非常重視高端人才的引入和培訓,但其實要推動創科產業,藍領、技術人員的培訓,也是極為重要。預算案中提到,由2023/2024學年起,職業訓練局會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讓中學生及早接觸職業專才教育(預算案第173段),這點值得肯定。不過,在整體推動職業專才教育上,必須配合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並按明年推出的人力資源推算,培育所需的人才,以免因技術人員不足,而窒礙創科中心的推展。

須做好社區科普 打破數碼隔膜

筆者亦向當局建議,應增加資源推動科普教育落區,可惜未被吸納。現時不論是政府服務,還是私人商業活動,均廣泛運用創新科技,為免有市民因不懂應用創新科技而跟不上社會發展,希望當局往後會再加考慮建議,為各區度身訂造適切該區人口特徵的方案,在社區做好科普,打破數碼隔膜、填補數碼鴻溝。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財政預算案》的創科篇,與《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首尾呼應,為藍圖當中各項措施投放資源,非常務實。常言道「時間就是金錢」,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各部門善用這些資源,盡快建立國際創科中心,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