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很多物業投資者都非常頭痛,由於銀行改變物業按揭的計算方法,由以往的貸款價值比(LTV)改為現金流,不少投資者要補差額,無錢補唯有賣樓,由於太多人要賣樓,一時三刻都唔係咁容易賣得走。所以,近日市場上有不少可遇不可求的「筍盤」出現,有投資者同我呻,在疫情前,offer多到滿天飛,如果當時願意賣樓,現在就唔會頭痛。
物業投資行有一句話,最容易買樓的時候才可以買到靚樓,所以,在容易買樓的時候千祈唔好貪平,買一些地點唔好,方向不佳,樓層不高的單位,一定要買靚樓,就算價錢稍貴都值得。而且,靚樓最主要作用就是可以用作防守,當樓市不好,只有靚樓才比較容易賣走。如果在市道唔好貪平買了一些比較差的單位,當有需要的時候,那些單位又唔係咁容易賣走。
靚樓可防守 樓市不景最易賣走
當樓市暢旺,樓價不斷上升,一般業主都唔想賣樓的時候,又唔知點解,手上物業又很容易賣走,到那時候一定要逆向思維兼捨得,賣走手上最差的物業,如果好價,比較好的也可以賣。總之一定要賣走部分手上物業,否則當樓價下跌,租金收入減少,利息上升時就沒有防守力。
老實說,樓市上升時賣樓,賣了之後一定會被人笑,尤其是在物業市場打滾多年的投資者,這是一個「過到自己,過唔到別人」的關卡,如果做到在沒有必要時賣樓,而樓價又低於市價,那人一定是頂級物業投資者。
今次銀行call loan,大家才發覺,很少物業投資者趁樓市上升時賣走手上一些質素比較差的物業,繼續增持反而不少,令到不少物業投資者的財政出現少少危機,但不會有大礙。不過,經過今次血的教訓,當很容易賣走手上物業的時候,即使唔想賣都要賣走一些,唔好問理由,這是物業投資的物質不變定律。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