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紹儀——留學美國的中華民國首任總理

——《唐家王朝:改變中國的十二位香山子弟》

在本書介紹的12位唐家灣子孫中,唐紹儀是最著名的——他是中華民國的首任總理,在兵不血刃結束清王朝的談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英國政府派出軍隊,試圖征服西藏之後,他是說服英國承認中國對西藏主權的外交官;他也是家鄉的一位模範的領袖。總之,他成就非凡。
編按:本文內容摘自馬克・奧尼爾著,牟京良譯的《唐家王朝——改變中國的十二位香山子弟》,主要講述12位生活在晚清至民國初年的香山子弟成就卓越而波瀾壯闊的人生。

唐紹儀成就非凡

在本書介紹的12位唐家灣子孫中,唐紹儀是最著名的——他是中華民國的首任總理,在兵不血刃結束清王朝的談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英國政府派出軍隊,試圖征服西藏之後,他是說服英國承認中國對西藏主權的外交官;他也是家鄉的一位模範的領袖。總之,他成就非凡。
他是120位在美國學習的年輕人之一。1881年返回中國之後,他在清政府內部擔任高級職位,也是孫中山最重要的顧問之一。但是他對那些試圖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者更為同情,他們當中許多人都是他的廣東同鄉。正因如此,共和國成立後,他成為首任總理。

成共和國首任總理  惟新思想未被國人認受

在1912年辭職直至1938年去世前,唐紹儀一直是國民黨內部的高層人物,但是並沒有在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他的思想太自由了,他相信在美國七年間見到的體系,並且相信可以在中國實施。然而當時的中國還未準備好接受這些理想。1911年革命後,國家由將軍和軍閥控制;權力來自槍桿子,而唐紹儀並沒有一兵一卒,只是一個被邊緣化的人物。
他曾擔任香山縣縣長五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香山後來重新命名為中山。他是為草根階層工作的模範領袖,把公共汽車和現代的自來水系統引進到家鄉。他拒絕以往向他這個職位行賄的人,並自費進行許多改善項目。
唐紹儀是孫中山和許多高層人士的朋友和顧問。他在家鄉建了一所寬敞的房子,用來招待客人;逝世後,他將房產留給鎮上的居民。現在房子向公眾開放,遊人可以觀賞他從亞洲各地帶回來的多種植物。
唐紹儀(左)與孫中山並肩奮鬥。
唐紹儀(左)與孫中山並肩奮鬥。

出生於富裕家庭  赴美留學長見識

與中國許多從事教育事業的人不同,唐紹儀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他在上海茶葉出口商唐永大(又名唐巨川)的六個兒子中排行第四。唐永大跟隨親戚唐廷樞進了城,唐廷樞幫他開始自己的生意;家庭只是中產階級,並不富有。他們從唐家灣來到上海。1862年1月2日,唐紹儀在唐家灣出生。九歲的時候,他去上海和父親團聚,並被父親送進了一所教會學校。他在那裏開始學習英文,並研習中國經典,成績優異。這引起了族叔唐廷樞的注意,他很喜歡唐紹儀並且希望他能繼續學業。在唐廷樞的建議下,唐紹儀成為赴美留學的年輕人之一。
唐紹儀的孫子唐景曇在唐家灣故居接受採訪時說:「在那個年代,富有的中國人絕不會把子女送到國外讀書,出國的都是些為了改善生活的窮人。」但是唐紹儀的母親卻強烈支持這個主意。她從唐廷樞那裏了解到在香港和澳門的中國人因為不會說英語,是如何受到剝削和欺負。她意識到英語是一件重要的工具。對於這件事,唐紹儀的父親沒有反對,唐紹儀本人也很樂意去。

領略西方優點  決心引入中土

這樣,1874年唐紹儀成為第三批赴美的中國學生,與他同行的是一位同鄉。他先是住在麻塞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的尤金・加德納(Eugene Gardner)家裏,並在當地的胡克文法學校(Hooker Grammar School)完成小學學業。隨後,他來到位於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公立中學(Hartford Public High School),並與另一個美國家庭一起生活。「這些家庭都很照顧他。」唐景曇說。「他們把他當成家庭一員,沒有絲毫偏見。」他們希望他信奉基督教,但卻沒有給他施加壓力。
他很快適應了美國的生活,並與美國人和其他外國學生交上了朋友。和其他中國學生一樣,頭上的小辮子令他們非常尷尬,於是唐紹儀把辮子剪了。不過,每當要在美國謁見中國官員,乃至回到中國之後,他都會戴上一條假辮子。假辮子有時會掉下來,不過幸好沒有人舉報他的不忠行為。
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學畢業後,他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學習文科。他在那裡學習了一年之後,清政府就把留學生召回了。在美國度過的七年時光,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英語流利,熟諳美國社會和其思維方式。他可以輕鬆自如地和美國精英同學們相處,這給予他信心,並使他掌握與外國人交際和談判的技巧——而這正是他回到中國後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也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美國這個社會的一些優點,並尋求將它們引入祖國。30年之後,這成了他獲選為中央政府代表,與推翻清政府的革命黨人談判的關鍵因素。
《唐家王朝:改變中國的十二位香山子弟》封面
《唐家王朝:改變中國的十二位香山子弟》封面
圖片:三聯書店提供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