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照妖鏡:隋末唐初之《古鏡記》

──唐代照妖鏡(上)

《唐代傳奇》愈早期傳奇,愈偏重怪異仙佛,愈後期作品,愈重人事悲歡離合。今錄談隋末唐初之《古鏡記》。

《傳奇》,指唐人短篇小說。《唐代傳奇》是承六朝志怪而繁衍出來。研究小說者多認為中國之小說應始自唐代,之前的寓言、筆記、志怪可視作小說的胎元。魯迅說唐代小說「敘事宛轉,文辭華麗,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傳奇》由飽讀詩書士人所寫,是應考進士時先呈主考官以求賞識的作品。其精心撰作成就,宋人難望其項背。

筆者認為香港新派武俠小說始作俑者梁羽生寫作風格,近似民初文藝小說。其後金庸的風格則直追唐代傳奇。愈早期傳奇,愈偏重怪異仙佛,愈後期作品,愈重人事悲歡離合。今錄談隋末唐初之《古鏡記》。原著文言,筆者譯寫以饗讀者。

神鏡清越 光華自生

王度是隋朝人,隋朝大業年間任御史,到唐朝時奉詔修國史。他家裏有一面古鏡,是師友侯生臨終時送給他的。那面古鏡直徑八寸鏡,中央刻有麒麟蹲伏的圖紋,四方則是龜龍鳳虎,依方位排列。再外還有八卦,更外是十二時辰及十二生肖,之外又有二十四字,表二十四氣節。鏡的周圍有文字,似隸書而非隸書。舉鏡照日時,鏡背圖像現得十分清晰。輕輕敲打,古鏡便發出清越的聲音,良久不絕。侯生當日說軒轅黃帝共鑄了十五面鏡,最大的直徑一尺五寸,隨後每鏡徑小一寸,所以這面鏡應是第八面鏡了。

大業七年,王度到長安,宿於長樂坡主人家。王度安頓之後,整理衣冠,拿出古鏡來照照。誰知家主新來的婢女鸚鵡見了,不斷向古鏡叩頭,額血沾地。王度便問主人鸚鵡的身世。主人也不知她的來歷,只說鸚鵡原是某客人兩月前過訪,離去時留下的,現今仍未接回,便寄住在這裏。王度疑她是精魅,便舉鏡逼她說出真相。

婢女哀命 悽惋動人

這婢女要求先把鏡收起,再吐露身世。她說:「我本是華山廟前長松下千歲狐狸,為山神追捕,便逃到河渭,被陳氏收養,待我不錯。後來嫁給鄉人柴華,但相處不歡,再逃到韓城,被李無傲捉着。他帶我到這裏,把我留下。想不到遇到天鏡,使我再不能化為人形。」

王度見鸚鵡長相端麗,楚楚可憐,絕不似害人的狐狸,便說:「你本老狐,化成人形,總是想害人吧?」鸚鵡說:「變成人形,並不一定想害人的,唉!但神物總不喜歡我幻化人形,看來只有死路一條了!」王度見她可憐,便說可以放過她。誰料這個小婢說:「多謝先生厚愛,但我慣常以人身出現,現在要回復狐狸的樣子,羞也羞死了。只望你把天鏡收起一會,許我再醉一杯才死吧!」

王度與主人略為猶豫,鸚鵡說:「你們放心吧,若鏡藏我逃,豈不辜負恩公美意?況且天鏡一出,是我逃也逃不了。但求一席之醉,盡我為人一生之歡吧!」主人便設宴酒席,廣邀家人鄰里宴飲。將席散時,鸚鵡已顯得大醉。她整理一下衣襟,走出來且歌且舞,歌詞說:「寶鏡寶鏡,哀哉予命,自我離形,於我幾姓?生雖可樂,死必不傷。何為眷戀,守此一方?」唱完後向二人再拜,化為一隻老狐狸死了!眾人見此,只有歎氣難息。

神物相剋 日月為尊

大業八年四月,日蝕。王席取出古鏡,見鏡無光采。一會太陽重現,鏡又精朗如常。此後,王度留意到凡有日蝕,鏡必失光采。一年王度朋友薜俠帶了一柄古劍來訪。劍身古樸,左有紋如火燄,右有紋如水波,亦有光采流動。薜俠說凡每月十五之夜,將它放在暗室,自有光芒發出,照耀數丈。

到十五,王度與薜俠同處一室,一人取劍,一人取出鏡來,一會兒但見鏡面吐光,照明滿室。而古劍在旁,一些光采也沒有。薜俠大驚,請王度把鏡藏回匣內,隨之便見劍吐光芒,但亦只照一二尺。薜俠說:「想不到天地間神物,亦會相剋相伏。」此後每月明麗之夜,把古鏡放在暗室一定發光。但月影照入,則光芒自斂,屢試不爽。王度知道,鏡光不敵日月之光。

(待續)

楊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