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份已過了大半個月,對於這一年,各位讀者有什麼願望呢?相信很多人都會希望疫情快快過去,社會重拾正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近日在《明報》撰文,希望在新一屆立法會和即將在3月選出的的新一屆行政長官的新人事新作風下,香港經濟能給年輕人更多就業選擇;家庭能重新振作起來,成為年輕一代成長的支柱;社會現有的分化及撕裂,能在社會氛圍緩和後出現修補的轉機。
周永新認為,2021年過去,沒有多少港人感到可惜,但這一年出現的轉變卻非常多、非常急;政治方面,立法會有新的組合;經濟方面,香港從此融入大灣區發展方有前途;生活方式方面,正如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說的,很多以前不可思議的事,例如打了新冠疫苗方可進入食肆,今天成為港人必須接受的生活新常態。
他指出,2021年疫情的反覆,令社會瀰漫着一股悲觀情緒,而且疫情造成的傷害,看來短期內亦不會消失。市民面對這些轉變,除了不斷適應外,他認為政府可因應以下3方面的轉變,推出一些適切和惠民的措施,協助市民重拾盼望:
年輕人見步行步 政府須助建事業
首先是勞工就業方面的轉變。「香港約九成勞工從事服務業,而其中受到疫情打擊最大的,應是從事旅遊和零售的僱員」。周永新認為,近月失業率雖從高位回落,但並不表示失業工人可以找回原有職位,他們或許放棄找尋工作,或必須轉去另一薪金較低的職位,又或者進修另謀出路。
他又發現,近兩、三年來,香港各處新開了不少小型咖啡店,店員的多是20、30歲的年輕人,以前沒有開店經驗,多是有熟悉的朋友做過咖啡師,於是湊合一起租舖,開咖啡店的資金來自各人儲蓄加上借貸。
周永新心中有疑問:「他們還年輕,為什麼不找一份穩定工作?經營咖啡店不似有豐厚利潤?」他們沒有給他正面的答案,「但經過2019年的社會運動,他們對香港的前景似乎失去信心,不認為在香港會有自己的前途,他們不再相信香港的制度,也對政府沒有信任,經營咖啡店總算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總言之,他們現在是見步行步」。
他認為,今天不少年輕人,無論對自己的前途、對工作的態度、對社會制度的信任,特別是對政府的施政,都明顯起了變化,與以前社會人士對年輕人的印象,並不一樣。他與咖啡店員傾談後,認為年輕人在就業方面遭遇的困難,並不是單一的經濟發展方案可以解決。
「政府必須明白,並不是所有年輕人都熱中創新科技,或到大灣區尋找工作機會,大部分仍會留在香港」,他們經營咖啡店只是權宜之計,政府應設法協助他們在香港建立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疫情削弱家庭功能 尤其是兒童學習
其次,是家庭功能的轉變。經過兩年疫情,原本已十分脆弱的香港家庭更顯百病叢生:一是「數以萬計由跨境婚姻組成的家庭,家人因疫情關係長期分隔,差不多兩年沒有相聚,家人關係的疏離可想而知。另外,他們的子女無法跨境到香港上課,部分轉讀內地學校,學業難免受影響」。
二是「許多家庭因疫情影響而出現問題,夫婦不和、虐兒虐老、自殺個案等,數字都有上升趨勢」。他認為,疫情進一步削弱家庭的功能,已是不容否定的事實。
另外,疫情持續,對兒童學習所造成的傷害尤為嚴重。他重申,網上教學並不適合香港的環境,尤其是中下階層家庭的兒童,他們根本沒有條件在家中上網學習,學業進度難免受阻;更大的傷害是削弱他們與老師和同學的互動,妨礙他們品格的成長。
他建議,政府應集合4個與家庭有關的委員會,包括家庭、婦女、青年、兒童等政策委員會的力量,共同探討對策,應對這兩三年來家庭遭到的破壞,並尋求鞏固家庭功能的辦法和措施。
香港社會嚴重分化和撕裂
周永新指出,近兩三年,香港出現的最大變化,是社會氛圍的急劇轉變。2019 年修例風波一起,隨之而來的是兩年新冠疫情,香港社會氣氛圍驟變:「修例觸發的衝突和暴亂是前所未有的,原有的社會和諧遽然消失;政府與民眾就算不對立,也難有坦誠溝通的機會;政見不同,社會出現嚴重的分化和撕裂。」今天,政府要凝聚市民共識,單憑政府一己之力已無法成事,社會氛圍必須要出現轉機。
新一屆立法會已選出來,來屆行政長官選舉亦將於今年3月舉行,周永新期望,在新人事新作風下,香港的經濟能給年輕人更多就業選擇;家庭能重新振作起來,成為年輕一代成長的支柱;社會現有的分化及撕裂,能在社會氛圍緩和後出現修補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