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美國三藩市的Layoffs.fyi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跟蹤科技公司的裁員情況,以及提供被裁的員工名單,好讓招聘公司向他們招手。踏入兔年,Layoffs.fyi報道科技公司裁員情況嚴重,綜合有20萬人被裁,因此美國1月份科技業界失業率高企,而且人力資源專家估計失業情況會持續。
高估服務需求 裁員情況嚴重
據報,光是美國科網企業四大巨擘:亞馬遜、Alphabet、Meta Platforms及微軟已辭退了合共5萬科技人員之多(見表)。然而,有人力資源專家認為,這些企業仍然擁有雄厚的科技人才實力,企業過去兩年高估了客戶在新冠疫情期間對網上服務的需求,所以今次裁員潮只是把公司還原至疫情前的規模而已。
例如,臉書之父Meta Platforms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對公司裁員公開解釋道:「在新冠疫情之初,世界經貿迅速轉向線上,電子商務的激增導致公司收入規模增長。許多人預測,這將是一種永久性的加速,甚至在疫情結束後仍必會持續。我也是這樣以為,因此我決定大幅增加投資。不幸的是,這並沒有按照我的預期。」
其他公司的行政總裁,包括亞馬遜的賈西、Alphabet的皮采及微軟的納德拉等均所見略同,亦有發表類似的公開言論。
很明顯裁員是因為公司沒有生意,這此科網巨擘主要提供企業對企業(B2B)服務,但過去幾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再加上環球經濟十分動盪,令到它們的商務顧客生意一落千丈、蝕大本,甚至乎結業。自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至到現任的總統拜登,美中之間的貿易磨擦從來未曾平息過,超高入口關税、先進科技禁出口、晶片技術封鎖等華府政策不斷出台,影響全世界(特别是歐美)物流供應鏈。
再者,過去一年俄烏戰爭激烈,無半點緩和跡象。戰爭嚴重影響全球能源供應和經濟。不少生產線在超昂貴的能源成本之下,被迫停產。另外,從經濟角度看,由於能源、原材料、産品等全球供應量極少,在求過於供的失衡形勢之下,歐美各國出現高通脹的現象,這大大增加了國民生活成本,亦大大加重商人貸款的負擔,令他們無法持續經營。由此可見,美國裁員潮是絕對有跡可尋的。
亞洲經濟 較有發展潛質
回到地球另一邊,亞洲經濟情況似乎比歐美國家較有發展潛質,許多環球經濟學者都看好中國的發展,認為中國的經濟會優先復甦。中國早於「十三五」規劃期間已推行「雙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堅持以國内經濟循環為主體,發展國際經濟循環。就此,國家更大力推動粤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大型經濟基建項目,為國家經濟發展「引進來、走出去」搭橋舖路。
再者,近年中國與多國建立緊密的外交關係,例如與俄羅斯合作,在俄領土合作開發中俄貿易區;與印度合作,企圖淡化兩國在邊界醞釀多年的糾紛,促進雙方正常貿易往來;與沙地阿拉伯達成石油貿易協議且雙方同意探討以人民幣結算的可行性等。在中美磨擦日益嚴重的大前提之下,這些外交行為甚具策略性,中國與俄、印、沙多方結盟,製造一股亞洲核心勢力,有利中國及亞洲抗衡歐美霸權主義。
港府應主動出撃 積極到歐美獵頭
然而,以上布局將難免會打破傳統的全球一體化理念,把世界推向兩極,但最終這現象對世界發展是好是壞,還是未知之數。不過,筆者認為無論結果如何,香港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下,將會機遇處處。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發展綱要》肯定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地位,這是因為香港可充當國家的超級連繫人角色,利用科技,服務國家,把國際跨國企業「引進内,走出去」。所以,特區政府近期大力推動「創科人才」非常之有必要。
政府就此成立了「香港人才服務窗口」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適逢美國大裁員,相信當中包括不少想回國發展的華人人才,因此香港政府應該趁此良機主動出撃,積極到歐美各地「獵頭」,吸引他們來香港大展拳腳,為國家和香港發展、為抗衡歐美霸權主義,出一番力。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