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現今的人工骹物料十分耐用,所以它磨損的機會很低,要重做手術的原因,磨損都不在主要原因之列,反而是手術後的併發症。(圖片:Pixabay)
吳富源醫生原是瑪麗醫院的副顧問醫生及榮譽臨床助理教授,擁有有超過十年的骨科專科經驗。自2008年起,他負責管理瑪麗醫院的關節置換服務,並於2011至2014期間擔任香港骨科醫學會的委員及名譽秘書長。吳醫生於2016年2月加入楷和醫療集團,作爲集團的創始骨科醫生。其專科業務重點為關節炎的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及術後維護;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及肘關節的關節置換手術;其他一般骨科詢、治療或手術,包括兒童及成人骨折及關節鏡。
訪者:上次講起膝關節退化的非手術性治理方法,這次可以集中講講手術性的治療。
醫生:其實現今科技日新月異,關節退化未必是全面的,有時可能只是局部出現問題,例如上次提到中國人的內側關節最容易﹑最常見受到破壞,以拔牙來作比喻,一顆牙齒壞掉,不會拔掉全副牙齒,只會拔有問題的牙齒,人工關節亦同此理,我們會保留正常的部份,只換掉損壞的地方,故此我們很多時候只做半骹的手術(訪者:即有全骹和半骹之分?),傳統上我們稱「全骹」,今時今日,我們稱為「半骹」。
訪者:有甚麼情況下才適合做半骹?會有甚麼診斷去決定嗎?
醫生:有的。首先病者一定要告訴我們痛症的位置,通常我們會要求病者用一根手指指着最痛的位置,如果他指着內側的位置,我們就會判斷病人最受破壞的關節位置為內側,但如果病人說到處都痛,我們就會認為病人受影響的關節位置可能不止是內側。其次,就要通過檢查,上次提到的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要知道這兩處有否被破壞,因為如果有的話,就不適合作半骹的手術。之後,就要看關節的活動度(即屈曲蜷縮),如果膝蓋完全不能伸直,或超過十五度,我們都會認為是不適合做半骹的手術,而屈曲的度數,我們要求至少有一百度以上。
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訪者:治療方法有很多局限性,不同方法適合不同病人,大家也不能一廂情願選擇自己想要做的手術。
醫生:有些病人跟我說一些坊間的治療方法好像是最好,其實不盡然的。
訪者:換半骹的手術牽涉到的面積較少,它的規模﹑工序是否也會有不同?
醫生:沒錯,這個手術的傷口會偏向內側,而且傷口會較短,加上這個手術只是移除壞掉的軟骨,所以它對整體所造成的創傷性是較低,故病者的康復時間會比全骹手術的病人更快。
訪者:半骹所用的質料與全骹有否不同?
醫生:半骹與全骹一樣有合金和醫學製的塑膠組件,半骹和全骹只是體積上的分別。所以,最重要的還是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如果病人整個關節都有問題,做半骹手術只是徒勞無功,不能根治關節的痛症,手術前的判斷﹑拍片過程尤為重要,一定要知道病者適合哪種手術。
訪者:如果要做半骹手術,會不會意味着日後有需要做全骹手術?
醫生:這就要看新的骹有多耐用,其實外國文獻顯示半骹已有20年以上的歷史,我們見到十年內需要再次換骹的病人少於10%,而20年內需重做手術的則少於20%,與全骹的情況類似。由於全骹的歷史比較長,所以有較長的觀察時間,但近五至十年做的人工骹手術,只有少於五個百分比的病者需要再做手術。換言之,只要選對手術方法,都不需擔心會出現大問題。
人工骹的持久性
訪者:反而手術前的診斷﹑拍片是較為關鍵的過程。完成人工骹手術後,骹位是否不會再出現磨損?
醫生:現今的人工骹物料十分耐用,所以它磨損的機會很低,要重做手術的原因,磨損都不在主要原因之列,反而是手術後的併發症,例如傷口發炎感染﹑關節不穩而出現脫臼之類,才是需要重做手術的原因。
訪者: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手術的效果能維持多久是我們考慮的關鍵,無論是換骹手術還是心臟手術等都會關心到這一點,尤其如果年老的時候走路的能力受影響,對於生活上各方面都會造成很大困擾。
醫生:剛才我提到中國人是特別容易出現O型腳,如果加上年輕時有過外傷,退化性關節炎就會變成一個常見的問題。
體貼病人完善的治療配套
訪者:以前做關節手術可能要臥床很久,之後又需要長時間做物理治療來恢復肌肉﹑關節的活動能力,現時的手術是否已有改善?
醫生:十多年前,當我仍是骨科的初級醫生,很多病人會跟我說換骹手術十分疼痛,醫生不會明白。當我真正成為骨科的專科醫生,便開始因骨科研究知道如何令患者在手術後感到舒服一點,而就換骹手術而言,現在有一個新的概念曰「快速康復」,其實就是在手術前﹑手術中和手術後給患者做充足的準備,讓病人可以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接受這個手術,而非像以前的病人般,對手術的過程不知就裏,導致巨大的憂慮。
現時在手術前,我們會提供「宣教」,告訴病人在手術前有甚麼要準備﹑手術中不用擔心太多﹑手術後醫生會提供甚麼協助。手術前,最重要是讓病者知道手術的過程,當病人了解手術是甚麼一回事之後,自然會有信心;而且我們亦會提供「超前鎮痛」的止痛藥,因為我們明白到開刀一定會有傷口,而痛楚一定會伴隨傷口出現,而這個止痛藥會將痛楚的訊號壓抑,減少病者手術後的不適。以前如果要止痛,就會用到很多嗎啡類的止痛藥,病者就會出現胸悶作嘔的情況,甚至連大小二便時也會出現不適或不暢通,此等都是強效止痛方法所發生的副作用。而現在則興起「多模式的鎮痛方法」,其實止痛藥也分很多類,醫生會視乎病人的體質,選擇適合的藥物,再調教藥物的份量,避免令病者出現胸悶作嘔,可能屈曲膝蓋的時候會感到痛楚,但不會令他們無法下床,甚至哭泣或不能活動。因此,大部份患者在早上完成手術後,有機會下午便可下床走動。
另外,以前的手術傷口面積可能會很大,但現在我會跟病人說傷口面積大約等如手掌的長度,除非是一些難度很高手術,否則都不會超過這個長度。病人清楚手術的過程種種,會大大減低對手術的憂慮,藥物治療亦可幫助病人減低手術後的不適。而手術後,會有物理治療師跟進病人的情況,以冰敷或物理治療幫助改善膝蓋關節的腫脹,因為腫脹也會影響到病人所受的痛楚。
訪者:這不單單是一個手術那麼簡單,而是一個完善的治療配套。
醫生:對,我們其實會希望病人了解這並非單純一個手術,而是一個醫療過程,而這個過程會在各方面儘量配合病者的身體,令病者能儘早出院,「快速康復」所指的是在五至七日之間便可出院,異於以前的兩﹑三個星期之多。
關節毛病可大可小
訪者:很多患者都想儘量拖延做手術的時間,不同年紀的病人做這個手術有甚麼需要考慮的因素嗎?
醫生:年紀大並非一定不可以做這個手術,最重要是視乎病者的身體狀況,所以手術前的檢查十分重要。如果一個超過80歲的患者,我們會看看他有沒有很多內科的疾病,最大影響的兩個毛病是冠心病和中風,關於心血管的疾病會是令我們比較擔心的因素,舟別是如果病者在半年內曾罹患此類疾病,我們都會建議病者最好將手術延遲到半年之後。超過80歲的病者於康復上不是一個問題,只是他們的肌肉始終不及年輕時,肌肉發揮力量的所需時間較長,康復的時間會較久。然而,現在有超前鎮痛等方法,可以幫助令病人的關節狀態尤勝手術前。
現在很多已屆80的病人做換骹手術也沒有問題,我甚至見過90歲的病人做這個手術。
訪者:年紀大的時候出現關節的毛病實在不足為奇,遲遲不求醫的話才是不智的做法。
醫生:沒錯,很多年老的病人對關節的毛病置之不理,而一旦他們的大脾骨或腰骨受傷,甚或骨折,他們的身體機能已經走下坡,即使再做換骹手術也好,亦根本不能回復受傷前的身體狀態,故病者需要了解到拖延並不會對病情有益處。
訪問原於新城財經台《我的事務所》播出。
註一、楷和醫療集團致力提供頂尖醫療服務和醫療管理,視人與人性化為服務宗旨,堅守「爲世作楷,政清人和」理念。集團專科醫生會講解各種都市病症,介紹最新預防措施、治療方法、醫療技術。楷和的醫療網絡匯集醫學界内各專科位醫生,均是備受尊重的知名專科醫生。
註二、本文僅屬基本的健康信息,並非用於診斷目的,也無法為任何特定的個人提供診斷。請勿將這些信息視作專業醫學意見、診斷、治療或護理。如果你對自身醫療健康狀況、治療、護理或診斷存在任何特定的醫學問題,應當諮詢專業的醫護專業人士。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