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香港科技大學舉行傳媒春茗,當時仍是署任校長的史維教授接受本社記者訪問,透露科大將在內地成立分校,「最有可能是在廣州」。半年過去,史維教授履新校長後再次接受本社訪問,暢談科大分校選址廣州南沙的慶盛高鐵站旁,原來是有充分的戰略考慮。
航空航天專家 三句不離本行
史維校長是著名航空航天工程(aerospace engineering)學者,也是雀鳥攝影的「發燒友」,2016年出版的雀鳥攝影集Flight InSight:A Collection of Natural Flyer Photographs,最近推出修訂版。訪問當天,話題便由這本攝影集開始:
「這個是送朋友的,送完再印好了。」他說。攝影集由科大出版社出版,但讀過的朋友都好奇地問史維,為什麼沒說明是什麼鳥兒,也沒說明在哪裏拍攝?他回答:「我希望大家看鳥兒就好,其他的都不要想。」說罷哈哈大笑。
史維校長從美國密西根州到香港拍攝飛鳥,主要是對鳥的飛行感興趣,他說:「我們有許多學生,其實對航空真的很有興趣。」因此,他稱自己是「鳥飛行專家,不是鳥專家」。
由飛鳥談到無人機,史維校長不無驕傲地說:「大疆科技(DJI,下稱大疆)和雲舟無人船,都是科大人的傑作。」他介紹珠海的雲舟科技是「世界最先進的無人船公司,希望產品能在海洋生態研究方面派上用場。科大去年成立海洋生態科學系,我們希望研究海洋能源、海洋生物鏈,還有海洋環境,這些都很重要。」
「我是學航空航天的,對上面(天空)的事情,比下面(海洋)知道得多。研究下面原本比較困難,壓力也大,現在技術有了突破,就比較容易。你看下面2000公尺深,很多東西我們從未見過。魚類和各種生物太豐富了!魚游和鳥飛的原理其實是一樣的。」
選址高鐵站旁 兩校區自然接軌
史維校長關心學生在科大學到什麼,關心課程設計能不能跟社會接軌,這都沒有疑問,可是廣州分校選址在慶盛高鐵站旁,這方面校方不知有何考慮?
「我們並非為了擴大規模才辦分校,科大有學生近15000人,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增加學生、擴大校區固然是好,但不是主要目的。在香港目前的情況下,作為科技大學,框架要放得更大一些。」
「香港有非常好的制度,但在技術轉移和企業文化方面,我們缺乏一些工業上實質性的支持,舉例說,沒有科大、沒有香港,大疆是不能出現的;可是,沒有深圳這個環境,大疆也不能成長,所以,大疆是一個好例子,讓我們了解一個創新的個體,必須要有創造力,要有自由的活力,可是它也要在技術、資金、人才和競爭上,能夠有一個真正全方位的生態環境。」
「大灣區發展計劃對香港很重要,在我們沒有的產能、工業能力上,給香港一個真正可以跨境的平台。」史維認為,中國以往的規模經濟模式,今後將難以為繼,必須有一個新的角度,才能在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繼續開放。因此,科大到廣州辦分校,實在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我們必須找一條新的路,讓學生、校友、教授能夠把研發的產品展示出來。科技不斷發展,令研究和應用很多時候只是一線之隔,例如人工智能(AI)、大數據,這些最前沿、最基礎的研究,一旦有了突破,同一天就可應用到工業、商業上,所以,從創新、知識轉移的角度看,必須要有彈性,要左右逢源,我想這就是科大到廣州辦分校一個主要的動機。」
「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廣州分校先從研究生辦起,與香港科大的架構不要重疊,因此現在工學院、理學院、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加上化學部的架構,不會在廣州分校重覆。我們可能以科技學科的分類當作主題,例如把AI研究的某一個方向,同時跟清水灣科大校區各個學院掛勾。我們還希望,內地工商等界別提供的機會,不僅給廣州分校區,而是廣州分校區和清水灣本校區都能夠參加,因此,分校區設在慶盛高鐵站這個位置才這麼重要。」
他進一步解釋,科大分校選址有兩個重要前提:一是交通時間要短;二是廣州分校區所做的,跟清水灣校區可以互相配合,而在教學研究與應用上,兩個校區要做到「二合一」,彼此可以互補。
大學研究成果 直接投入產業
記者問,科大分校為何先從研究生做起,不收本科生?
「我們不是不辦本科生課程,是希望兩個校區所做的,能夠最直接、最自然地接軌。」史維解釋:「我們辦廣州分校,也希望對大灣區,尤其是對香港的經濟發展有更快速、更直接的影響,所以,先從研究生開始是比較合適的。」
他指出,選址慶盛站,還有其他優勢,「我們在南沙有一個經營超過10年的霍英東研究院,由慶盛站可乘輕軌直達。廣州分校可作為hub(集中地),師生可在分校區做教研,做技術創新,也可到霍英東研究院,那裏已有逾200位全職人員,可支援廣州分校。
港生素質高 國際交流增自信
史維坦言,最近十多年來,香港的大學畢業生起薪點的增長很有限,各行各業對於人力需求的成長也不夠快。他認為,香港必須大幅度拓展經濟面,然後才會有需求。「創業是不能無中生有的,要有一個環境」,因此,科大廣州分校才顯得重要。
「從教育觀點看,香港的高中畢業生,能進UGC(教資會)資助大學的比例,只有三成左右,如果這三成學生在美國,每一位都可進入很好的大學,所以香港的中學教育在全球也很有競爭力。因此,我不會覺得進入UGC資助大學的任何一位學生素質有問題。」史維認為,大學的宗旨,是要給予學生全面發展的自由度,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信心要建立在真正的成就上,怎樣才有真正的成就?要給他與外界競賽、合作、討論的機會。科大本科生幾乎有一半都會到國外去交流,最少一個學期,這是非常高的比例。」
他續說:「做交換生有什麼好處?好處是接受別間大學的教育訓練後,你會發覺not only you can survive, you can do well(你不僅能夠生存,而且表現得很好)。」
史維強調,科大實行「對稱交換」,即送了多少學生出去,便接受多少學生進來。「科大的國際化,是以最自然的方式,讓本地和外國學生交流互動,讓他們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子,進而建立自信。我們與外界有很多合作,這都是為了完善我們自身,令我們知道:一、我們仍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二、我們還是有很多地方做得很好;三、有些事情大家一起來做,會做得更好。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初衷吧!」
訪問中,史維校長還透露科大正在籌款興建創新中心、研究生宿舍和本科生宿舍,以及一個多功能的大學會堂,未來還計劃利用校舍近海的特點,發展國際化指標的水上運動,例如國際龍舟邀請賽等。
史維總結,香港能夠給大灣區最大的好處,就是開放、自由和制度,而本地大學若能夠保持大學教育的品質和特色,就是給大灣區最大的貢獻。
史維簡介
2018年9月1日出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自2010年8月,史教授加入科大擔任首席副校長暨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加入科大前,史教授是美國密歇根大學Clarence L. “Kelly” Johnson講座教授及航天工程學系系主任。
台灣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士,美國密歇根大學航天工程學碩士及博士。曾撰寫及共同撰寫五本書,以及多份期刊和會議文章,內容遍及計算和建模技術,包括流體力學和相關的設計優化問題、生物及低雷諾數空氣動力學、能量和推進力,以及與航空和太空飛行器相關等廣泛主題。擔任多個跨機構研究項目的首席研究員,項目由美國政府和不同行業資助,負責研究未來的太空運輸、仿生飛行及計算航空科學。美國航天及宇航學會及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院士,並曾多次獲獎。
灼見名家重量級活動浪接浪,繼灼見名家四周年論壇後,本社首屆財經峰會將於2019年1月23日舉行。首屆財經峰會將是香港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現正接受峰會贊助、認購宴席及場刊廣告,查詢請致電2818 3638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