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學者:印度陸軍獨大 對中國無勝算

美國史丹福大學沃爾特·肖恩斯坦亞太研究中心一名南亞研究專家發表的論文指出,印度陸軍存在結構性矛盾,而且缺乏「制勝學說」,這將導致印度陸軍在可能動用武力時面臨兩難選擇。

在最近的中印邊境緊張對峙中,儘管印度國內頻頻鼓吹「對中國強硬」,但美國史丹福大學沃爾特·肖恩斯坦亞太研究中心(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的南亞研究專家塔拉坡(Arzan Tarapore)卻不敢苟同。這位學者發表的論文指出,印度陸軍存在結構性矛盾,而且缺乏「制勝學說」,這將導致印度陸軍在可能動用武力時面臨兩難選擇。

印度The print網站8月31日報道,塔拉坡發表的論文指出,印度陸軍的傳統軍事學說,讓其軍事戰略在類似中國和印度在拉達克的邊境衝突中,無法發揮作用。論文指出,地面部隊主導了印軍的戰略。自從獨立以來,印度已在北部邊境地區打了五場戰爭。印度陸軍在軍事預算中佔了很大比重,而且還在不斷增長,目前佔軍費的57%(空軍佔23%,海軍佔14%)。同時,印度陸軍在總兵力中所佔比重更大,達到85%(空軍為9%,海軍為4%),但「似乎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研究者認為,印度陸軍乃至整個印度之前的防務政策都以一種進攻學說為主導。該學說的「制勝理論」是基於懲罰的威懾邏輯──印度威脅進行代價高昂的報復,用於阻止敵人的侵略。所謂「懲罰」通常是指奪取敵人領土,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

研究認為,這種進攻學說在印度之前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進行過實踐。但印度於1999年在卡吉爾地區與巴基斯坦爆發衝突後的20年中,三大戰略趨勢從根本上改變了印度的安全環境:「核威懾使大規模常規戰爭不可能發生;中國的軍事力量和魄力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激進的新技術重新定義了先進軍隊。而印度的安全政策沒有跟上步伐。」

論文指出,鑒於印度北部邊境的軍事力量處於平衡狀態,印度無法在戰場上果斷擊敗巴基斯坦或中國。「如果沒有能力讓對手付出高昂的代價,印度的軍事學說就無法威懾對手──中國或巴基斯坦都有承受衝突代價的重大決心。」如果印度繼續追求發動大規模、進攻性的軍事選擇,則會「增加敵人武裝升級甚至是核反應的風險」。

此外,印度陸軍缺乏阻止或打敗現代資訊時代對手的關鍵能力,尤其是C4ISR(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功能,無法將傳感器、發射平台、遠程武器和通信系統整合到一起,並缺乏聯合威懾和戰鬥的組織架構。論文的結論是,印度陸軍最根本的問題是缺乏符合時代的制勝理論,使印軍難以有效威懾並在必要時展開戰鬥。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