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近日公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認為中國是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亦有愈來愈多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力量來實現這項目標的競爭對手。
白宮的新戰略強調,美國有意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亦不支持台灣獨立,依舊奉行根據《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
台灣是美國對待東亞「盟友」的風向標?
不過,近日美國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寇拜(Elbridge A. Colby)和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黎安友(Andrew J. Nathan)不約而同形容台灣像「礦坑裏的金絲雀」(canary in a coal mine),這點值得注意。
寇拜是在《時代》(TIME)雜誌網站登載的一篇文章〈為何保護台灣對美國很重要〉(”Why Protecting Taiwan Really Matters to the U.S.”),形容台灣是「礦坑裏的金絲雀」,所謂「礦坑裏的金絲雀」,指的是金絲雀對有毒氣體極為敏感,礦工往往會帶金絲雀到礦坑,用來偵測天然氣有否外洩,一旦金絲雀出現異狀,礦工即可視作預警,提早撤離礦坑。
寇拜說,台灣對日本、南韓和菲律賓的防禦至關重要。如果大陸「佔領」台灣,將對這些國家「構成更大的威脅」,並能夠將力量投向太平洋深處,從北京近期在所羅門群島的活動,以及中國建設龐大的遠洋海軍,包括航空母艦,可見一斑。
寇拜因此認為,台灣是「礦坑裏的金絲雀」,即日本、南韓和菲律賓這些國家,會「理性地」視美國如何對待台灣,「作為我們如何對待他們的指標」。結果是,如果台灣「淪陷」,美國可能不得不採取更激烈的手段來證明自己是「可靠」的。
「中國好像比美國更有錢」?
黎安友則透過視像,周五(14日)在台北一個新書發表會直言”money talks”(「有錢能使鬼推磨」),指中美倘若要在金錢的戰場上比賽,則「中國好像比美國更有錢」。他認為,中國正在世界所有地區、所有領域,利用其金錢、外交、宣傳,發揮其影響力,而台灣和香港就是中國發揮影響力的關鍵,好比「礦坑裏的金絲雀」。
白宮「不演了」! 戰略利益取代意識形態?
從白宮公布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到美國「輿論領袖」所謂台港是「礦坑裏的金絲雀」的說法,已明白主張美國的戰略利益,而不是傳統地打着「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論調,認為不能讓中國取代美國的地位,「重塑國際秩序」,以捍衛美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因此不能坐視大陸「佔領」台灣。
有論者投書台灣《中國時報》,指寇拜(應該也包括黎安友)這種「不演了」!單純從美國利益出發的說法,是給沉溺在「抗中保台」的迷幻思維的人一記當頭棒喝,認清政治現實的無情,「抗中保台」只是一廂情願。
論者分析,對美國而言,「抗中」是國家安全利益的最高目標,而不是「保台」。「美國積極抗中的根本原因,完全不是從維護民主、自由、人權這些懷有理想主義的角度出發,而是赤裸裸要將中國從霸權威脅者的名單中徹底抹去」。要達到壓制中國超越美國的關鍵,就是阻止北京成為全球規則的制定者,在這個前提下,「就不能坐視台灣遭到北京的吞併」。
論者坦言,這絲毫無關守護「台灣的民主」,而是坦率地將比喻台灣為「礦坑裏的金絲雀」,也就是美國對待台灣的方式,將成為亞洲鄰國的信任指標,因此絕對不能坐視「台灣淪陷」,否則美國將徹底在東亞失去影響力。
簡單來說,對美國而言,台灣只是一隻「金絲雀」,是壓制中國崛起的「棋子」。「說明了美國在意的是極盡全力維護霸主的地位,以獨享其所帶來的各種優勢特權,或者說是傲慢的本錢。為了鞏固獨霸的地位,忙於操控著全球各地的權力分布與平衡,這才是美國人的正業」。
論者更認為,「縱使今日中國符合所謂西方標準的民主政體」,中美鬥爭也不會消失,「不同在於美國可能改以東方與西方地域主義的意識形態口號,來包裝鬥爭的正當性;而台灣就算一點都不民主,美國照樣會基於國家利益,透過武裝台灣來圍堵中國」。
論者又說,「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切都只是為了師出有名想出來的名堂。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少戰爭,缺的只是發動戰爭的理由。」可謂一針見血。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說過,「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愈不能打愈可能挨打」。對於中美之間的博弈,很能代表北京現階段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