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確診」恐懼,對「戰爭」冷漠?

──化敵為友,一生無憂

一樁又一樁的幾百億台幣軍火,跳過正常程序,逐一獲得,來對付白宮主導的兩岸緊張;那真是「善意」換「軍火」的巧妙設計。「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獨,但我們有強烈的非官方關係。」坎貝爾講得多聰敏。

7月4日在陳水扁前總統主持節目中,國安會前秘書長邱義仁說:「台灣獨立,美國根本不贊成」。陳再補充:「美國不論哪一黨執政,都不挺台獨。」

兩岸恩怨何時了?

7月6日,美國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宣稱:「美國不支持台獨」。一些台獨信仰者反應:「不能說美國不支持,我們就不做了。」

台灣內部統獨的分歧,台美中三邊關係的複雜,以及特朗普和拜登都緊抓台灣,要做美國的「代理人戰爭」,這使得台灣這個小確幸的社會,正面臨大不確定感。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1971年密訪中國50周年前夕,呼籲中美雙方領袖要對話「建設互利共贏關係」。

「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獨,但我們有強烈的非官方關係。」美國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講得多聰敏。(Wikimedia Commons圖片)
「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獨,但我們有強烈的非官方關係。」美國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講得多聰敏。(Wikimedia Commons圖片)

兩岸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四大觀察

在近年白宮主人的全球戰略中,使兩岸的「交流」與「和平」面臨雙重風險。我多次提出四個觀察:

(1)台灣如不能與周邊大國或強國相處,人民就缺少安全感。
(2)軍火不能保證國家的安全,領導人的「智慧」和選民的「理性」可以。
(3)貪婪的軍火商與政客們,會用各種方法(包括製造戰爭危機)來引誘台灣增購軍火。
(4)戰爭無情、和平無價、交流無悔、合作無敵。

呂秀蓮前副總統在新著《兩岸恩怨如何了》提出警告:眾人陶醉口罩外交,無視戰爭警告。她指出:蔡英文政府全面親美,完全反中,使得2020年的兩岸關係陷入「兵凶戰危」的險境。

此刻在疫情侵襲中的台灣人,對「確診」很恐懼,對「戰爭」很無感。政府的優先次序是花幾千億買軍火,但花幾百億買疫苗是不可得,還是捨不得?

呂秀蓮前副總統新著《兩岸恩怨如何了》。(博客來圖片)
呂秀蓮前副總統新著《兩岸恩怨如何了》。(博客來圖片)

美國總統自當維護「美國利益」,台灣呢?

60年前,初到美國讀書,看到美國的自由、開放、友善與富有,宛如另一個世界。可惜隨着長期的富與強,尤其冷戰結束,美國變成了「超強」,美國社會就加速擴散浪費、自大、傲慢、霸氣……

特朗普的四年不斷地暴露了美國在社會分裂與國力衰敗中的失態與狂妄。他大聲吶喊:「我代表美國第一」、「一切聽我的」。那已是歷史的紀錄。

此刻的美國,在世人面前再度重演越戰敗退時的場景:介入了近20年阿富汗的戰爭,美國狼狽撤退。這是「超強」實力衰落的現實。

剛接任半年的拜登,要尋回失去的輝煌,一面在國內推動保護主義,一面又持續在反中與抗中的策略上圍堵中國。如果再讀10年前佛里德曼名著《我們曾經輝煌》,一本討論美國衰落中的書,其中有這幾句話:「我不擔心我們不能做第一名,我只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朝着對的方向前進。」拜登的政策剛好是反方向。

美國總統全力以抗中反中維護「美國利益」,那是他的判斷與風險,我們不必跟從。(亞新社)
美國總統全力以抗中反中維護「美國利益」,那是他的判斷與風險,我們不必跟從。(亞新社)

「善意」換「軍火」的供應鏈

此時此刻的白宮,在一批專業幕僚的設計下,更在利用台灣的戰略位置,部分台獨傾向的民意及親美的政府,做為抗中與反中的馬前卒。一個可供大內宣的善意與不斷軍火採購的供應鏈已經成形。

這個供應鏈順序是很清楚的:華府對台提供善意的大內宣素材→北京即刻強烈抗議→台海軍艦與戰機同時出現→台灣快速軍購。

一樁又一樁的幾百億台幣軍火,跳過正常程序,逐一獲得,來對付白宮主導的兩岸緊張;那真是「善意」換「軍火」的巧妙設計。「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獨,但我們有強烈的非官方關係。」坎貝爾講得多聰敏。

白宮謀士與軍火商都在暗笑:在世界哪個角落能找到這樣簡單的圈套與慷慨的買主?

美國總統全力以抗中反中維護「美國利益」,那是他的判斷與風險;我們真需要靠買美國軍火來維護「台灣利益」?

如果政府應當花1000億公帑買軍火,還是買疫苗?我的答案當然是後者。2016年春天,蔡總統接任時,我在台北寫下這四個短句:

化敵為友,一生無憂;
兩岸交流,天長地久。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高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