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由北京籌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簡稱亞投行),迄今已有包括英、德、法、義、南韓等50多國申請成為創始會員國。台灣也表達要加入亞投行的意願,並於申請日期截止前提交意向書,北京國台辦宣稱會同意台灣以「適當名義」加入。
台灣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創始成員,引發各界熱烈討論,不少產業界人士提出異議。知名的資訊科技(IT)企業 ──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發表評論,他說:「如果台灣沒有科技、沒有研發、沒有經濟實力,加入只是拿錢給人家做莊。」
價值22億的風險
郭台銘的談話很直接,就是認為加入亞投行有風險。他認為,台灣要振興經濟,加入亞投行是政府及產學界的共同議題,但因當前全球面臨經濟戰,各國講求的是經濟實力,他特別指出:「台灣如果夠好,人家就會來求你加入。」
即使如此,在內部仍有反對聲音的情況下,台灣官方還是堅持加入亞投行對台灣有利。眾所周知,亞投行的運作及治理核心在於投票權,按各投資國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及參考南韓擬出資56億元(台幣),台灣官方宣布要投入22億元(台幣)。
基於中國的出資比例及具有主導地位,台灣以出資比例小、且迄今章程尚不明確、甚至可能喪失在亞投行的發言權,官方自承這22億元有頂多當「壁紙」的投資風險,但為求加入,就爭取要支付22億元為投資「學費」,這是不負責任的作為,平實而言,台灣官方的財政並不寬裕,又如何能承受這樣的成本支出?
除此之外,台灣官方應考量的,就是以什麼「適當名義」身份加入亞投行,而能獲得眾多創始成員們的支持。問題是,中國是亞投行的主導國,中國會對台灣適用會籍普及化(Universality of Membership)原則嗎?台灣可以循亞太經合會(APEC)及亞洲開發銀行(ADB)模式加入嗎?
APEC與ADB模式
先提 APEC 模式,台灣(Taiwan)是1991年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義與中國及香港同時加入 APEC,但因考慮到台灣作為區域經濟體的主體性,台灣一向是與英文「T」為字首的國家排在一起,被排在新加坡(Singapore)與泰國(Thailand)之間。
至於 ADB 模式,台灣是1966年成立時以創始國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的身份加入,中國於1983年申請加入ADB後,原要求台灣改名為 “Taiwan, China”,後因美國的介入,被改名為 “Taipei, China”,台灣表示兩名稱均「不能接受」,但會籍迄今仍在。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 ADB 因香港以 “Hong Kong, China” 加入之後,創造出「逗點後不空一格」新模式,將台灣會籍名稱改為 “Taipei,China”,以區分台灣與中國香港特區的不同,這種以非正式國家(身份)卻仍保有會籍的ADB模式,迄今仍被沿用。
自1998年以來,台灣官方均是委派代表(中央銀行總裁)出席 ADB 年會,但基於會籍名稱的政治意義,每年都會針對 ADB 更改台灣會籍名稱之事,向大會提出正式抗議。
筆者認為,中國(北京)宣稱會同意台灣加入亞投行,基於「一中」原則,應是不會同意台灣以中華民國身份成為會員,但若是採行現有的 APEC 或 ADB 模式,則有其可能性,台灣「雖不滿意,但能接受」,這是政治現實。
台灣志在加入亞投行,北京既已宣稱同意以「適當名義」加入,更要積極協助,否則,兩岸形勢消長,不僅會影響到國民黨2016年的繼續執政,也會令台灣民眾對北京堅持「九二共識」及「兩岸一家親」的疑慮更為加深。
或成為中國分散風險的工具
至於台灣成為創始會員的風險,主要來自於亞投行的運作及治理模式,其中涉及中國經濟的發展現況。近年來,在中國內地的知名外企(如美商微軟、日商松下等)先後將工廠遷往東南亞或回流本國,突顯內地的經濟出現嚴重警訊。長久以來,中國沿海經濟區的工廠至少90%靠外資,而資金主要是美元,現在美元撤離,對中國經濟是毀滅性的打擊,加上人才、技術、及市場一併流失,經濟學者已提警告,中國下一步就是大規模的失業及工廠倒閉潮。
筆者認為,中國主導亞投行的運作,按前述 ADB 針對亞投行所提出未來的亞洲基建資金需求,其實,最有需求的,就是中國。所謂亞投行未來十年8兆美元的基建資金需求,其中4兆美元為中國自身的需求,但是面對中國在境內盲目發展造成設施空置、投資虧損、災害頻傳、及未來經濟有可能陷入崩潰的風險等,這些風險將不會獨由中國承擔,而是轉由所有加入亞投行成員共同承擔。
中國欲以亞投行帶動金流,從中國市場擴大成為亞洲市場。鑒於近年來的外資(美元)撤離中國,如今藉由亞投行再引外資(美元)進入中國,令中國從原先是外國融資投資的債務人,成為足以掌控信用審核與放款的債權人,這樣的亞投行對台灣而言,不就是風險?
總言之,目前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創始會員的50多國,幾乎都是美日兩大國的長期戰略及經濟合作夥伴,而該兩大國也公開表示不反對亞投行的成立,因此,台灣申請加入亞投行,應當不致影響台灣與兩大國的長期友好關係。
基於加入亞投行的風險,筆者認為,台灣應續推動區域經濟整合計劃,例如落實台美貿易與投資架構協議(TIFA)、及加入美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等,讓加入亞投行也成為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踏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