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九合一選舉倒數 藍綠白決戰有何結果?

台灣頻繁進行選舉的政治制度自從26年前建立以來,現已不容易改變,非要等到其極端地不斷製造分裂對立的弊端最終影響到經濟民生,社會穩定和家庭倫理之後,才有機會回過頭來有所反省然後進行變革。

台灣「九合一」選舉進入倒數,中國國民黨、民進黨和民眾黨3大黨現已進入決戰階段。國民黨提名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和台中市市長盧秀燕競選連任,提名蔣萬安競選台北市市長。

這次九合一選舉預計將會有大約1930萬張選票,其中首投族(年滿18歲,第一次有權投票)大約76萬人。如今接近6萬參選人早已完成登記參選,競逐1.1萬多個合共9種地方公職席次,11月26日投票,預期當晚即可開票計算並隨即公布結果。當選人於12月25日就職。

台北市長  藍綠之爭

今次九合一選舉,在全台22縣市之中,國民黨能否拿下多數議席,最為令人關注。最重要的席位是所謂「6都」的市長選舉,即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市。有民調估計國民黨或將拿下17個縣市,民進黨只剩下5個。「6都」之中,國民黨或會拿下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和台中市4個,民進黨或只贏得台南市和高雄市。「6都」之外的7個最重要的縣市包括桃園縣、台南縣、高雄縣、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和屏東市。

九合一選舉主要是「藍綠」之爭。柯文哲的民眾黨(白色)只重點出擊,提名高虹安出選新竹市,因為有鴻海集團和科技界的支援,看來勝算甚高。此外民眾黨亦支持親民黨(橙色)出身的現任副市長黃珊珊(現在是無黨派)出選台北市長,和蔣萬安(國民黨)及陳時中(民進黨)競逐。如無意外,台北市長將會是在蔣陳之間形成拉鋸戰。民進黨能否奪回已失去8年的台北市長席位,十分關鍵。現任台北市市長是柯文哲,已連任一次,從2014到今天已當了8年,不可再選,他極有可能將目光放到2024年的大選。

柯文哲的民眾黨(白色)只重點出擊。(柯文哲Facebook圖片)
柯文哲的民眾黨(白色)只重點出擊。(柯文哲Facebook圖片)

民主觀念  嚴重誤導

台灣在過去20多年來,不斷進行隔年一次的選舉,牽動全島,民眾表現狂熱,如痴似醉,電視和網絡等傳媒炒作政治議題,加上島內民調層出不窮,因為我勝則你負,你贏我必輸,為了選舉不斷製造對抗議題。不覺間,涉及兩岸關係的議題亦成為台灣民眾最突出的關注點,因為要爭取選舉勝利,被過度炒作成為對抗性至逐漸失控的局面,大勢所趨,敵視大陸的情緒泛濫蔓延,被民進黨叛國集團騎劫民意,失去理性和冷靜。

為了勝選爭取選票,為了選票動用鈔票。勝選之後才有鈔票,於是選票等同鈔票,鈔票換取選票,形成閉環運作。這樣一種帶動島內全民參與的選舉遊戲,逐漸變成脫韁之馬,反過來操控社會輿論,政黨的選舉工程不絕,勝選的目的是為了下次選舉能夠連任。因此製造民意和嘩眾取寵就成為競選的不二法門。這種選舉制度的要害是不斷製造分裂,製造對抗,這種民主制度的奶水不但有毒,更會上癮,引向陣營對立和互相指駡的邪思歪路。到如今相信只有少部分台灣民眾慢慢開始覺醒。不少台灣民眾不明白民主的真諦是為了集中,而不是為了對抗而鬧分裂,民主更不是簡單地等同選票選舉。

民主觀念在台灣被嚴重誤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藉着民主議題和選票選舉,已深度介入原本屬於中國內政的台灣問題。現在看來,短期內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只能等待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的鐘擺效應到來,唯有等到台灣民眾對這個選舉制度的嚴重缺失有充分認識之後,對泛政治化的社會生態感到厭惡之後,才能夠有所反省,才有改變的可能。台灣頻繁進行選舉的政治制度自從26年前建立以來,現已不容易改變,非要等到其極端地不斷製造分裂對立的弊端最終影響到經濟民生,社會穩定和家庭倫理之後,才有機會回過頭來有所反省然後進行變革。

例如今次台北市市長候選人,出人意外地竟然共有12人參選,包括張家豪(台灣動物保護黨)、蘇煥智(台灣維新黨)、黃聖峰(台澎黨)以及其他所謂無黨派人士,盍興乎來,形成混戰。台灣北部的5大競選熱區是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和宜蘭縣。藍綠白3黨在不同類別的議席爭奪,究竟鹿死誰手,估計要等到最終開票才能揭曉答案。

台灣選舉制度的要害是不斷製造分裂,製造對抗。(民進黨Facebook圖片)
台灣選舉制度的要害是不斷製造分裂,製造對抗。(民進黨Facebook圖片)

2024年 大選端倪

今次九合一選舉可以說是藍綠白3大陣營歷年來最激烈的惡鬥,結果如何,或會見到2024年大選的端倪。今後數年,台灣政局隨着兩岸統一的步伐加速,估計將會持續動盪,局面隨時有變。民進黨方面,陳建仁和賴清德分別出任陳時中(候選台北市市長)和林佳龍(候選新北市市長)的競選主委,陳賴兩人或已提前進入民進黨內部2024初選的模式。兩人分別輔選陳林能否成功,或將會決定日後他們各自的政治命運。

國民黨派系林立,彼此之間亦將有惡鬥。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兩年後的勝算不低。軍方勢力在幕後如何發功?軍購利益能否分贓均勻?這些問題,或表或裏,時隱時現,值得近在咫尺的港人適度關注,對台海變局的影響有所警惕和準備。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關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