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京劇又一佳作《孟小冬》

國光劇團《孟小冬》於2006年首演,巡迴過台灣、大陸多個地方,每次演出都會修改,今回在香港是第六次演出,屬第六個版本。不停修改,為求完美,生動呈現孟小冬這個京劇傳奇人物心境,希望更打動觀眾。主辦方沒費心力在演出前向觀眾解釋什麼京劇歌唱劇或台式新京劇,觀眾肯進場便好。他們相信,戲好觀眾便會感動,而他們都有信心。
進場後坐下來拿起場刊看,才發現 Peking operatic musical 這個詞。《孟小冬》宣傳單張卻沒有聲明它屬京劇歌唱劇。當晚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現場觀眾反應不錯,相信很多都曾看過國光劇團以往的演出。
 
在閩南語當道的台灣,國光劇團由編劇王安祈來當藝術總監,由編劇來帶領京劇團前進,比較少有。編劇創作,首重劇力人情,而不先考慮京劇傳統元素,而導演李小平亦配合她。他倆合作,總想着要打動觀眾,結果他們走出新路。不拘泥於傳統規律的京劇,會否被定性為台式京劇,名詞問題,並不重要。
 
台灣國光(京)劇團只有30位演員,人丁單薄。窮則變,變則通,創意便這樣逼出來。王安祈與李小平做京劇,只有很少人材可以用,惟有採取甚至非京劇手法,來煮出盛宴。他們追求打動觀眾的高品質戲劇,不介意自己作品屬新京劇還是歌唱劇。作品能感動觀眾,因此該團才可遠征到新加坡、西歐、東歐、巴西等地,甚至去到以京劇為主場的北京、上海演出,亦獲得當地熱情觀眾欣賞。至於香港,該劇團近幾年像候鳥般飛來,演出《金鎖記》、《百年戲樓》、《孟小冬》,而觀眾也像赴約會,一部接一部追來看。 
 
我聽了編導在演出前一晚的演講會,知道國光劇團《孟小冬》於2006年首演,巡迴過台灣、大陸多個地方,每次演出都會修改,今回在香港是第六次演出,屬第六個版本。不停修改,為求完美,生動呈現孟小冬這個京劇傳奇人物心境,希望更打動觀眾。主辦方沒費心力在演出前向觀眾解釋什麼京劇歌唱劇或台式新京劇,觀眾肯進場便好。他們相信,戲好觀眾便會感動,而他們都有信心。
 

上演京劇史香艷一章

 
孟小冬何許人也?她原本在上海遊樂場唱戲,14歲時便有自己聲音。為求突破,她毅然到北京學藝,遇上梅蘭芳,並成為他身邊其中一個女人。她唱老生,而梅先生演花旦,兩人同台演出,顛倒乾坤,成為京劇史香艷一章。
 
梅、孟在一起,產生流言蜚語,惹來一位瘋狂粉絲向他們開槍,那一槍聲,亦一生纒着孟小冬。
 
孟小冬為演好坤生角色,便隨老生宗師余叔岩學藝,成為余派傳人。余老仙遊後,很多曲迷轉去捧她場,原來是為了從她身上來看余大師的影子。
 
編劇王安祈認為梅蘭芳花旦歌聲、余叔岩老生歌聲、射人槍聲,深深影響孟小冬一生,於是便抓着「聲音」來作切入點,以孟小冬一生追求聲音來作全劇主題。此次《孟小冬》第六個版本,回到編劇王安祈最初創作原意,刻劃孟小冬一生在追求聲音。因此,伴奏國樂團這次坐在台上,而並非坐在台下,成為全劇主要部分,因為樂聲(聲音)在此劇特別重要,而今回樂團指揮亦兼任作曲,實在對全劇貢獻良多。至於背景布幕,則以電腦畫面來展示,導演並不放重這方面。
 
魏海敏演出能力很強,乃國光劇團台柱,而她演孟小冬,實在是不二人選,她一人可唱出多種腔調,既有梅蘭芳(花旦)嫵媚,又具備余叔岩(老生)豪邁。魏海敏在台上演出,幾乎是翻生孟小冬。
 
章子怡也飾演過孟小冬,那是在陳凱歌電影《梅蘭芳》裏,而黎明飾演男主角。演員演出成功與否,往往受制於劇本。王安祈這個《孟小冬》劇本,挑選她生平幾個重要事件,客觀而簡潔表達,例如寫梅蘭芳第二任妻子福芝芳阻止孟小冬進門,導演該場戲處理得恰當,她傷心欲絕,悲痛之情很能打動觀眾。
 
王安祈傑出在主觀分析孟小冬一生,卻能細致描畫該傳奇京劇紅伶內心世界和對藝術的抱負,並同時引入上海灘皇帝——黑幫老大杜月笙。他是京劇大粉絲。孟小冬為他唱戲祝壽,而兩人在舞台上,變身為花旦與老生,兩人對唱演戲,浪漫漫馨。該場戲帶出時代的跌宕,亦同時令兩人後來結合變得自然和合理。
 
國共內戰,小冬隨杜月笙來到香港,並註冊結婚,當了幾年傳奇的杜夫人。後來老杜病逝香港,她收過幾位學生來打發時間。住了17年後,小冬移居台灣,十年後(1977年)去世。在港、台期間,她從沒公開演出,只授徒弟,並灌錄三幾張黑膠唱片而已。
 
歌唱劇《孟小冬》,便以她一生幾個階段的聲音來連接,充滿戲劇張力,加上王安祈寫的優雅歌詞,通順而又易上口,看得很有樂趣和爽。特別要提,鍾耀光作曲,亦指揮國樂團伴奏,奏出京劇味音樂,既動聽,也能配合劇中幾首京劇歌曲選段。整個音樂劇風格統一,歸功於鍾耀光奠定基礎。
 
此個演出重心是魏海敏,她能唱京劇表現少女情懷和老生豪邁,又能接着唱流行歌,顯露古典韻味,去到嘆為聽止地步。該劇音樂和歌曲擊倒我,足可成為日後同類創作的範本。
 

張錦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