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局上和朋友吹水,說起最近有關樓市的新聞可說是異常淡靜。這不難理解,近月有關修訂《逃犯條例》的政治新聞,已佔據了報紙的絕大部分版面,以及大眾心中的空間。由最初條例修訂的消息開始有人注意,到上月初無數人上街,再到剛過去的七一依然有幾十萬人上街,兼且有為數不少的年輕人圍堵甚至進佔立法會,特區政府的管治看似近乎癱瘓,現在去討論樓市好像有點市儈。
不過,在《逃犯條例》修訂的確是無限期「暫緩」的今天,外國投資者的信心尚未完全動搖,事實是,即使是條例修訂還是「事在必行」的階段,及樓市新聞異常淡靜的時候,樓市本身卻沒有淡靜下來,早前抽居屋的難度仍然與中六合彩無異,而到最近《逃犯條例》修訂無限期「暫緩」後,有地產商旗下新樓盤開售,仍獲得超額認購逾15倍。
有傳媒訪問了一對為兒子共斥2,400萬元購入兩個3房單位的父母,該母親指出,《逃犯條例》修訂暫未通過,令她放心入市,但如果《逃犯條例》修訂可以通過,她絕對不會入市,因為這次修訂對心理上一定會有影響。
我不是心理學家,不知道條例修訂通過會對心理有何影響,不過,現在條例修訂「暫緩」,樓市的前景如何,還是要看基本的供求因素。根據上年的財政預算案,私樓供應量估計會有所上升:由2018至2022年,私樓單位的平均落成量將達到每年約20800個,比過去5年的平均數增加五成。
新樓落成量回落
可是,今年的預算案卻顯示,新樓落成量將會見頂並有所回落:2019至2023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平均每年將回落至18,800個單位,較過去5年平均數只增加約兩成。要留意的是,單單一年內財政預算案對私樓落成量的預測,竟然有大幅度向下調整(平均每年減2,000伙),這是否預視着私樓落成量將會出現明顯回落呢?
我沒有水晶球,不知道政府會否重推《逃犯條例》修訂,亦不知道未來幾年,會否有其他事件會影響樓市需求,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可見的將來,土地以及私樓的供應都不會大幅上升。
近日特區政府聲言會重新集中處理民生議題,其中解決樓市問題肯定是重中之重,問題是以政府現時的「管治威信」,要大手推動增加土地供應的政策不是易事。
相比起陳同佳案,我對「明日大嶼」這類增加土地政策的「初心」更能理解,不過,如果政府(或特首)在這次條例修訂風波吸取到教訓的話,我希望它能在向公眾充分溝通(或起碼把該計劃的效益成本計算開誠布公)之前,都不在立法會硬推計劃,否則只會好心做壞事。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