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朝首腦峰會,令評論界「一地眼鏡」! 還在不久之前, 很多專家都猜測朝鮮不斷試射導彈、拒絕一切對話, 擺出一副毫不妥協的姿態, 評論家都認為局勢高危,朝鮮半島難免一戰。
韓國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
事實卻是,上周五韓朝首腦峰會氣氛十分融洽,文在寅和金正恩並肩走過「三八線」,雙方坐下來開會,簽署《板門店宣言》,又在軍事分界線植樹,對和平及半島無核化善頌善禱。誰又會記起,幾個月前朝鮮半島還是戰雲密布,全球對局勢都憂心忡忡!
二戰後的韓國,經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經濟、民主化,還有席捲全球的「韓潮」皆如是。
我對韓國特別感興趣。韓國人那種拼搏、堅忍、毅力,最初令我留下印象的是足球比賽:韓國球員技術不特別好,但合作性強、拼勁足,有種打不死的精神;2002 年世界盃韓國打入四強,是至今亞洲足球最佳紀錄。
後來是韓國的民主化。懂得看新聞時,韓國還是朴正熙獨裁統治年代,政府鎮壓反對派( 金大中被擄幾乎被殺),社會一片高壓氣氛。近年先後上映的韓片《逆權大狀》、《逆權司機》、《1987:逆權公民》,就是發生在那個年月。當時最令人動容的,是前仆後繼走上街頭的學生。
在朴正熙年代,韓國經濟已開始起飛,很多人認為高壓統治換來經濟成長,人民得益,韓國民主之路很難實現。然而,光州事件發展成全韓國的抗爭運動,韓國民眾團結不屈,終於令全斗煥政府退讓,宣布修憲,為日後韓國的民主化揭開序幕。從1987 年韓國宣布修憲恢復總統大選,到1993 年反對派金泳三就任總統,前後才6 年時間。韓國政局變化之快及徹底,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
我對韓國感興趣,還因為過去幾年的中文大學商學院學長計劃(MentorshipProgramme),前後認識了5 名韓國學生(都是我的mentee),他們跟港生和內地生都不同,非常主動,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我對韓國人的觀察和好奇,自然成為每次「吹水」的話題。據他們說,韓國人大部分對國家都很忠誠、愛國,而且人民很團結,下定決心要令韓國不再成為強鄰大國的附庸。
韓國對自己歷史的論述極為謹慎,我手頭有一本韓國政府刊印的《韓國的昨天與今天》官式讀物(一次應邀訪問時韓國政府送的),有關「歷史」部分隻字不提當年朝鮮是清國的附庸。事實上,中日甲午之戰就因朝鮮而起──1894 年6月朝鮮政府因甲午農民戰爭(東學黨起義),請求清廷派兵支援(當時清國實際是朝鮮的保護國),而日本覬覦朝鮮已久,在沒有收到朝鮮求援的情况下自行派兵,終於觸發了中日甲午之戰(參考郭岱君主編《重探抗戰史(一)》,2015 年)。
可預見俄日影響力將大減
當今的半島局勢,金正恩會見特朗普之前,也是先訪北京、會見習近平主席,日本完全沒有角色。在六方會談各「持份者」之中,日本似乎最「尷尬」。箇中原因,是韓國與日本有慰安婦的歷史恩怨;朝鮮勞動黨的骨幹則主要是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主力。如今朝鮮半島不分南北,都視日本殖民統治為黑暗時代。上面提過的《韓國的昨天與今天》官方刊物有如下說法: 「日本的殖民統治進程,刺激了韓國人的愛國之心……1919 年3 月1 日,要求獨立的和平示威活動在韓國全境展開,日本當局冷酷無情地鎮壓了示威當事人和他們的支持者,並屠殺了數千人……在整個殖民統治時期,日本持續不斷地對韓國進行經濟掠奪。」
在現今韓國,3 月1 日成了紀念「三一運動」的國慶之日。而當年韓國的臨時政府,就是在上海租界建立起來。中韓聯手抗日,早有前科,即使冷戰時期韓國託庇於美國,但仍與北京保持往來。可以預見,未來朝韓直接對話,中美垂簾過問,原來六方會談的俄羅斯和日本的影響力將會大減。
香港人對韓國的認識大多來自觀看韓劇或往韓國旅遊。其實香港曾經有一次和韓國人近距離「接觸」,就是2005 年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在香港召開期間,一批韓農來港示威,和香港警方爆發了激烈衝突,韓農一度被圍在灣仔告士打道一天,然而翌日即有秩序地登上囚車,和平結束示威。韓農反對開放市場,世貿組織成為了他們四出抗議的對象,每逢遇上世貿會議、國際媒體雲集,韓農就抓住機會以「激烈行動」引起注意,吸引全球關注。他們在鏡頭前「很暴力」,但私下其實跟執法人員「很合作」,這種「謙讓」與「暴力」的兩極手法,也反映在韓國的企管文化和營商手法之中(參考《與韓國人打交道》,洪少輝著,2007 年)。其實,朝韓互鬥過程中一時劍拔弩張,但突然之間又可「化敵為友」,同樣充滿戲劇性,看得人目瞪口呆。
韓國經濟起飛,最初是以造船、汽車、半導體等產業起家。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令韓國經濟重創,但在短短幾年內,韓國政府即還清了500 多億美元債務,重新出發。其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韓國政府大力扶植文化創意產業,掀起了一股「韓潮」,韓劇、韓國電影、音樂以至食品大行其道,在領導潮流方面甚至有壓倒日本之勢。
韓國崛起絕非偶然
我在2016 年搞了一個活動,請了韓國著名歌手、音樂製作人Park Jin-young 當嘉賓,介紹「韓潮」最新動向。印象中韓國人外語水平一般,大多只說韓語,因此特別僱用了即時傳譯。豈料到Park的環節時,他不但毋須翻譯協助,更以美國口音的英語流暢發言。問之,他說韓國的經理人公司訓練歌星,不是一二年之功,而是長時期培訓(有時長達10年),並要求藝人選定未來進軍的市場,公司會派他/她到當地學習語言和文化生活習慣等,他自己就曾經長期在美國受訓,故此可以操流利美式英語。他的介紹令我對韓國人的認真、專注有更深了解。韓國崛起,絕非偶然。
朝韓如果由對峙走向合作,韓國利用朝鮮的人力和自然資源,可以把經濟發展推向另一高峰。年前中國因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而下「限韓令」針對韓國企業,內地人赴韓旅遊也大減。韓國向來對中國無惡意, 「限韓令」顯然是找錯了打擊對象。我認識的內地朋友很多都是「韓潮」fans,只要限令撤除,肯定大批國人將「重返」韓國旅遊。
韓國局勢變化快, 現在「形勢大好」,但也不能太過樂觀。但是不管後續如何,近幾十年的發展告訴我們:韓國不簡單, 「真係好嘢」。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