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Mary Cassatt, Tea, 1880. Oil on canvas.
倘若我們今天看到一幅栩栩如生的畫作,內容是數位婦女身穿簡單的T-shirt、牛仔褲在朗豪坊逛街、或是身穿在中環上班的服飾剛從戲院出來,或是平時假日身穿的 casual wear 在酒店high tea,你也許覺得挺生動有趣。但你會覺得這是 high art 嗎?即使畫得多好看,你也不會覺得這種作品與古典莊嚴的藝術館扯上關係,因為這樣的內容比較像是宣傳時裝或是酒店食物的廣告。
有了這個概念,我們可以開始進入印象派一個核心題材:法國中產階級時尚生活。
寫實主義的貧苦大眾
在此之前,讓我們先瞭解19世紀的流行藝術。除了裸體與維納斯,19世紀的法國亦相當流行寫實主義。寫實主義(Realism)透過描繪貧苦的農民生活,體現低下階層在社會所受的種種壓逼。寫實主義雖然與希臘神話的完美表述大相徑庭,亦未必廣為社會接受;但社會普遍認為,這種尖銳的題材可以諷刺時弊,揭露社會不為人知的陰暗面,令藝術得以肩負教化社會的重要使命,因此這些作品經常在沙龍展出。
這幅 The Gleaners 以曲線互相呼應組合而成,因而營造出寧靜柔和的氣氛。事實上,畫家在描繪低下階層的農婦,即使如何努力,躬身無數次,最後也只能拾得細微的禾穗,與背景富商大豐收的情景形成強烈對比,諷刺社會貧富懸殊,小農戶受商戶欺壓的困苦。同時,畫家在描繪低下階層的困苦時亦給予她們美和尊嚴,令觀眾在看畫時對她們產生一種莫名的尊重。
與上圖不同,The Stonebreakers 由菱角組成,加上用色及光暗對比強烈,種種加起來刻意令觀眾產生不安或反感。而這正是畫家想營造的感覺,令觀眾更能深切體會低下階層徒勞無功的痛苦與辛勞。
Daumier 是當代諷刺時弊的著名漫畫家。The Heavy Burden 描繪低下階層洗衣女工的生活。她們日以繼夜、披星戴月地工作,卻只能賺得微薄薪水。畫家故意誇張婦人的姿勢,突顯她那堆衣服有多重,並模糊了婦人和小孩的臉,暗示他們在社會是寂寂無名的小人物,流露出畫家對他們的深切同情。
工業革命有成果 印象派革新題材
然而,印象派這批小眾畫家卻有另類的想法。就如馬奈創作〈草原上的午餐〉與〈奧林比亞〉一樣,這批畫家認為,藝術應該反映最當前的現實,而他們就選取了當時禁忌的題材:中產階級的悠閒生活。他們的選擇,其實與當時的社會變化有莫大關係。
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初有成果,改變了整個法國當時所有的生活習慣。
蒸汽火車的發明為法國的交通、道路和生活帶來全新面貌。中產階級可四處旅遊和度假。而火車就是印象派畫家十分喜愛的題材。
照明和煤氣街燈的發明照亮了整個夜巴黎,令巴黎的夜生活得以蓬勃。巴黎各種悠閒娛樂如咖啡廳、餐館、酒館、劇院無不隨之而起,夜夜笙歌。印象派畫家往往在這些地方流連後,受這個鳳簫聲動、玉壺光轉的夜生活吸引,並透過畫作表達他們對時尚生活的觀察與喜愛。
工業革命另一個重要的改革,使機械得以代替人手,因而改革了整個紡織業以至整個消費模式:由於成衣製造的數量劇增,商界開始經營百貨公司 Department Stores,顧客買新衣不用量身訂製,而是可以到百貨公司選購現成的衣飾。為了增加銷量,Fashion trend 概念應運而生,百貨公司不斷推陳出新,女帽、手套、晚裝等紛紛有了潮流,櫥窗擺設蔚然成風;再配合中產階級的冒起,shopping 從此變成女士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成為印象派作品的重點題材!
Monet 以風景畫知名,但他早期亦有嘗試不同的人物畫。Women in the Garden 在他26歲時所作,描繪當代女士最時尚的服飾。這幅畫被1867年的沙龍拒諸門外,幸得畫家朋友相助買下作品,幫助手頭拮据的 Monet。畫中女士有正面、背面、側面,從不同角度展示女士的服飾。畫中人其實是同一女子──Monet的女伴,亦是後來的太太──Camille。Camille經常在 Monet 的畫中出現,因為 Monet 真的很喜歡用她當模特兒。
Mary Cassatt以描繪時尚女性為主,畫中人有自信地展現裸露的肩膀和華麗的衣飾。
隨着消費主義的冒起,19世紀的巴黎不論街道、牆壁、雜誌、百貨公司,都布滿了海報或時裝圖樣(fashion plates)。以下就是在巴黎鋪天蓋地的廣告:
這幅作品是當代最初出現的百貨公司新開張的廣告,作畫人故意描繪女士為廣告的主角,因為他們知道女士將會是百貨公司的重點人物!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