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就是美國感恩節(Thanksgiving)假期。
節日放縱狂歡,為人生帶來期盼
根據歷史經驗,每逢假期股市休息前夕,股市皆會特別造好,且看今次是否例外。有趣之處,是世界各地雖有不同假期,但回報奇高的效應則一,可說是個跨文化的現象。有解釋指這是因為投資者想以輕鬆心情過節,因此趁假期前平短倉。不過,長倉其實一樣可以令人心緒不寧,這說法似乎有點牽強了。
一如其他大時大節,感恩節的主要活動就是吃。除了馳名天下的火雞,還有暗藏其中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餡料(stuffing),配以大量牛油香氣撲鼻的薯蓉(mashed potatoes)、甜到入心入肺的胡桃批(pecan pie),好杯中物的朋友,更可以暢飲由蛋黃牛奶忌廉加上烈酒製成的蛋奶酒(eggnog),可說是樣樣都跟心臟血糖健康過意不去。如是者吃喝上半天,卡路里單日突破3000直迫4000不是難事。
節日增磅,當然有其長遠的歷史背景。須知道人類歷史上絕大部分的時間,生活素質都停留在甚低水平,三餐溫飽已是難得,缺乏營養是常態,肉類更是難得一見的珍品,節日就成了難得的放縱狂歡時刻,可以吸收比平常多幾倍的卡路里,吃到平時只能幻想的好東西,亦為艱苦的人生帶來一點期盼和希望。
感恩節大餐成本飛漲
大概由19世紀初開始,莫名其妙地全球開始顯著增長,出現了經濟史家Deirdre N. McCloskey稱為「曲棍球棒」(hockey stick)的形狀,實質收入一飛沖天。只是千百年來的傳統習慣難改,在這個擔心卡路里太多而非太少的年代,在這個以吃得少、吃得健康為時尚的年代,我們還是「信而好古」,堅持在節日豁出去吃喝到天昏地暗。
習慣追不上發展,可以數據佐證。根據American Farm Bureau Federation每年搜集的數據,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為10個人煮最基本的感恩節大餐,花費約為6美元。經過幾十年的通脹,同一份感恩節大餐,今天的成本已升至逾50美元。
不過,同期的家庭平均收入升幅更快,由50年代每年約5000美元增加至今天的11萬美元,大升20多倍。同樣卡路里爆燈的食物,在19世紀初是足以令人感動流淚的盛宴,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也許有點豪華的意味,但到了今天已成了普通不過的貨色了。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