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水成川教育篇:香港教育除了測驗考試,還有什麼?

香港人很重視教育。我們希望大家一起改善香港。很多人說老師很大壓力。老師經常留意學生的情況。我們能否多點參與教育工作,建構學生的成長。

編按:2018年10月13日,良師香港(Teach For Hong Kong)舉辦教育跨界對談 2018,主題為「匯水成川」。大會邀請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總校長朱子穎先生、迦密愛禮信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以及Teach For Hong Kong項目老師王昌哲先生,進行座談會。以下為內容摘要:

朱子穎:教育非只為謀生,亦要追求知識

教育就是學習你不知你不知道的事。我們相信創意改變未來。創意是指你要找出問題所在,用有效資源去解決問題。

香港教育的問題,就是學習你知道你要知的事。我們將約定俗成放在教育上。因為過去走的路是成功的,所以你也要跟着走。為什麼要學這些知識?因為長大後就會知道。我覺得這點需要反思。

教育課程是沒問題的,但香港的教育只有單一的方法:功課和考試。只要考試好就有前途。現在的小學生家長平均為35歲,是80後。過去操練、考試、讀大學,發覺學過的知識在社會上沒用,他們是否用同樣的方式教導下一代?今天的學校能接受新一代(即是80後和90後)的家長嗎?

香港教育有一種很強的貧窮觀。孩子指着執紙皮的老人,說:「為何他要執紙皮?」父母就回答:「你要用心讀書,否則將來你就變成他了。」教育就等同脫貧。上一代人經過艱苦的生活養活下一代,但讀書是否為了工作?我覺得是一個低層次的想像。

社會進步了,教育並非單單為了謀生,而是知識的追求,以及尋求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我的3歲兒子指着執紙皮的老人,問我:「為何他要執紙皮?」我就回答:「對不起,因為父親一代不能解決他的問題。你要用心讀書,裝備自己,通過你的方法,就可以幫助他解決問題。」我們現在所教的東西,令學生所面對的世界觀慢了30年。

下一步是增加社會的影響力。我們由小一開始,讓學生知道讀書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解決永續的問題。將社會價值放在小一至中六的課程裏,到中六時大學選科不是因為成績,而是因為熱誠。

老師永遠學不完這個世界要學的東西。我提出的DreamStarter計劃,就要與商界合作,師生遇到不懂的東西,為學生實現夢想。

朱子穎認為香港教育的問題,就是學習你知道你要知的事。
朱子穎認為香港教育的問題,就是學習你知道你要知的事。

何玉芬:香港學生甚少主動參與學習

教育是什麼?教育有什麼目的?現今的教育,與古時的「傳道、授業、解惑」沒分別,我覺得教育可以用三個英文字概括。

  1. Enlightment:人的精神、價值、人生觀的啟迪;
  2. Enpowerment:能力、技能。培訓年輕人,為未來準備;
  3. Engagement:參與。

Engagement最重要。當我們講Enpowerment 時,但忽略很多學生是disengaged(不關心的)。他們不覺得自己在參與學習,也覺得自己不能夠在參與學習,甚至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怎樣在社區參與。

高端科技與學生一點關係也沒有,學生覺得做不到,因為學生在成長階段裏沒有環境,沒有支援,沒有機會。

以我的學校為例,怎樣幫助學生既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也能幫助社會。香港有一個STEM比賽,歷時大半年,由同學設計項目。我的學校有一名中二學生,本身是義工,看到特殊學校的學生的問題,於是成為報告題材。最後STEM的項目幫助受眾者,在比賽獲得第二名。

在STEAM教育,每個人都有不同角色。入讀學生知道他們情境、現況不同,項目也不同。STEAM教育需要跨界別的參與,而且彼此信任。

我自己有一個原則。我不能參與所有工作,會選一些結合策略發展的項目,選一些具備生涯規劃教育元素的項目,選一些提供學生共通能力的項目。

教育界在STEM開支上應用得其所,教育同工應學習新知識,令STEM成為可持續的課程。

王昌哲:學習如為未來所需,學生就失去學習動機

有人說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教育。倒轉來說,怎樣的教育就有怎樣的社會。我以Teach for Hong Kong項目老師的身分探討教育的問題。

教育是改變未來生活,未來學生學的不再是課本上的知識,而是學習軟性知識,例如解難方法。

如果說學習東西是為未來所需,就會沒有學習動機。我自己修讀心理學。我希望重視一個人的發展。我們從事教育多年,有沒有一個人文價值的科目呢?

我有幸教授基層學生,他們認為英語是陌生語言。我帶學生去外國公司,與員工進行一小時英語交流。無須過分着重文法,用簡單易懂的句子就可以。

溝通最重要。每個人都找一個共同的目標。關注教育的人,都是關心孩子的成長。商界透過教育,幫助社會。

香港人很重視教育。我們希望大家一起改善香港。很多人說老師很大壓力。老師經常留意學生的情況。我們能否多點參與教育工作,建構學生的成長。

「匯水成川」論壇三之三

本系列文章:

曾俊華:今天香港教育制度難以應對未來需要

匯水成川職場篇:未來環境轉變迅速,80、90後在職場如何應對?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