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星期四)
抵巴塞隆拿的第二天,天氣極佳,最高只有24°C,但濕度卻高達79%,幾乎接近香港的水平。我的肩膊彎處,在年輕時候曾經在踢足球時給人撞擊了一下,「肩骹」處有像掉下來的痛楚,留下了後患。天氣潮濕時,會隱隱作痛。今天骰位有些不舒服的感覺。
第一次乘巴市的地鐵,每程俱是€2.2,地鐵的出閘不查票的。我們用了€30買了兩張48小時的地鐵票,每12小時用四次地鐵,即有賺矣。巴市的地鐵頗方便,不過月台的兩邊並非同一條線的,所以如果搭錯線,想回頭並非只是行到對面的線路乘回程,而可能要離開月台後,再去到另一條線的月台。我們試過搭錯車,以為行去對面月台即去回頭的車線,誰知不然,結果到了大圈才回到原來的線。比較起來,香港的地鐵的設計確是方便。
聖家堂不設即場售票
我們第一個景點自然是巴市最著名的名勝聖家堂(Basilica de La Sagrada Familia)。這是巴市最標誌性的景點,也是建築師高第(Antoni Gaudi)最著名的建築作品。這座聖堂1882年開始建築,至今未完成,聽說會在2022年完成。我們在城市東北角的地鐵站Sagrada Familia下車,甫上來正見到了這座著名的建築。四周人山人海,排隊至售票處,原來是不設即場售票的,所有票都要上網購買。Anita立即在手機上購買,買到了後天(即22日)的票子,並且設有時段,入場的時段是1:00 PM。雖然不能進場,但我們仍然繞了一個圈,遙遠看看這幢名聞遐邇的天主教堂。
聖十字及聖保羅醫院令人驚嘆
既然不能參觀高第的建築,我們去了就在附近的亦是現代主義建築並與高第齊名的蒙丹拿(Demenechi Montaner)的著名建築聖十字及聖保羅醫院(Hospital de la Santa Creu i Santa Pau)參觀。這座醫院的創建人是保羅·吉爾(Pau Gil)。建築共分兩期:第一期由蒙丹拿負責,第二期由兒子負責完成,在1930年完成,1997年宣布為聯合國文化遺產。現在,這個面積達15萬平方平方公尺的,包括多座已變成展覽廳及博物館建築物,醫院早已搬去旁邊的建築物中。正大門面對的就是一座哥德式的尖塔,三層圓拱形門窗的建築物,兩旁有十多級的樓梯進入大門,而在兩組樓梯的中間,樹立了保羅·吉爾的半身人頭雕像,在其下有一組三人(父母及兒子)的全身雕像,雕像前有一叢青綠色的樹幹,十分清新可愛,買票的地點就是在旁邊的一間小房間裏,進來可直通內庭的花園。花園內有十餘座設備單獨而典雅的大小不一的建築物, 十分空曠,建築以深棗紅色的為主,大小不一的展覽廳展出的是醫院的歷史;顯然,展出的內容都不是重點,最重要的反而是建築物的本身,無疑這些建築物的精細、典雅、諧和及渾圓實令人驚嘆。
有關加泰隆尼亞獨立
在參觀的時候,突然聽見一群學生進來,有些說廣東話,夾雜着英語,他們正跟着一個西班牙的講解員用英語講述展覽品。我們和其中一位女學生聊了幾句,原來他們是中文大學的學生,來西班牙暑期遊學。共約有20位學生,不過,男生卻只有三位,其餘是女生。這是大專的縮影,絕大多數都是女多男少的。這也許是全球的趨勢。
展覽館恰好有另一位年輕的西班牙男工作人員,他似乎是和男講解員一起進場的。我們見他空閒,就和他聊起來了,主要還是問他有關加泰隆尼亞獨立的問題。他說巴市主要三種語文:西班牙語、加泰隆尼亞語及英語。他的立場是傾向獨立的,不過他自己覺得獨立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其他西班牙人親如兄弟般的相處。他認為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問題,本來並非熾烈的問題,但2012年才逐漸變得日趨重要,現在則是西班牙內政的一個死結,主要還是西班牙經濟發展不平均的問題所致。他自己希望以後會慢慢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談了約半小時,中大學生離開時,他也離開了。
以五彩斑斕的瓷磚作為主要的建築材料
之後我們去參觀也在不遠的文森之家(Casa Vicens)。博物館的資料說,這是高第的first house,原本以為高第住的first house,後來才知道是他設計建築的第一間屋子。這間房子以前為私人擁有,後為一間銀行所收購於2017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在1984年成為世界遺產。
晚上回酒店,又在「家樂福」超市亞洲店內買了兩客餐: Anita買了蝦、牛肉及西蘭花炒飯,我買了牛肉及芽菜炒日本麵,帶到酒店後仍然是熱辣辣的, 十分好吃,吃得好舒服。今天的參觀費用破紀錄,買「聖家堂」票子,價€15每人,聖保羅醫院,費用€10,米拉之家,費用€15,單是參觀已用了每個人€40,幾近港幣$400,怪不得巴塞隆拿省之經濟發展會冠絕全西班牙,以巴塞隆拿藝術建築精品之多,單是旅遊收入,已甚可觀,怪不得加泰隆尼亞人要爭取獨立了。
旅遊、思考、人生續編──重遊西班牙和法國之二十五
本系列上一篇:〈到達巴塞隆拿──藝術文化之都的街道和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