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升溫,正在收縮量化寬鬆的聯儲局,本周將結束今年最後一次議息會議,明年加息意圖會否更明顯,到時就有分曉。
面對複雜情況的聯儲局
根據期貨市場的數據,直至明年底,投資者傾向相信聯儲局加息2至3次,亦有不少意見認為會加息4次。所謂4次,假設是沒有突如其來的大事,聯儲局以正常速度每次加息0.25厘。不過,就算加足4次,也只是由現時0至0.25厘,增加至1到1.25厘區間而已,跟現時遠高於兩厘目標的通脹比較,仍是個相當小的數目。政策的實質利率,亦即名義利率和預期通脹的相差,還是負數。
最平常的理解,透過增加消費投資成本,加息目標在抑制通脹,但今次聯儲局面對的情況,似乎比以往複雜。
現時美國國債,總額約為28萬億美元,剛通過的基建法案埋單約1萬億美元,餘下通過機會不高的法案據說銀碼更大。無論如何,以實際金額計又好,以GDP比例計又好,在可見將來美債將會繼續創新高。
如果國債像定息按揭貸款,在發債時已固定息率,那無論後來息率如何變化,對利息支出都不會有太大影響。同樣道理,如果美債大多是以十數年計的長期債券,息率早已封鎖,其利息負擔亦會比較穩定。只是美債的實況剛好相反,以中短期債券為主,據估算大概每兩年就要將一半國債總額roll over一次(即發行新債取代舊債)。
聯儲局或會面對兩難
假如明年聯儲局真的加息1厘,以28萬億美元的總額作粗略估計,以後每年就要多付2,000多億美元,與今年約為5,000億美元的利息支出比較,是一筆相當可觀而長遠的額外負擔。明年以後聯儲局繼續加息,這筆數就更沉重了。
不要誤會,以上分析毫無爆炸性,結論不是美國政府要賴帳、破產之類,而是聯儲局或會面對兩難。任何形式的政府財政負擔增加,最後只有兩個應付方法,一為在將來以政府收入增加填補,二為透過通脹將負擔「消除」。
面對政府財政政策大刀闊斧,投資者愈來愈難相信可以單靠第一個途徑埋單,若想法改變「諗錯隔籬」的話,將來利息成本上升就會刺激今天的通脹。若然如此,聯儲局就會陷入愈加息通脹愈嚴重的奇異新領域,進退兩邊不是人。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