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不等於「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近幾年愈來愈受到重視,但在全世界的流通量還不到3%。美元的地位與以往相比在削弱,但是千萬不要以為人民幣取代美元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這可能需要50年甚至100年的時間。

前文提要:劉寧榮教授在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2023年春季校內工作坊演講,他講三個問題,從中分析人們因信息不准確,導致對未來信心動搖,以及信任缺失。這三個問題,可以用三個D來概括,第一個D叫Decoupling,就是脫鈎;第二個D叫Deglobalization,是逆全球化;第三個D是Dedollarization,是去美元化,但人民幣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所佔的比例仍不到 3%。

第三個D,Dedollarization去美元化。這是近來非常熱門的話題,因為中國內地經常講「美元霸權」。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元的霸權開始建立起來,而美元取代英鎊這個過程也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過去幾年,美元的地位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一方面美元受到了削弱,另一方面美元的價值卻愈來愈高。僅僅過去兩年,也就是俄烏戰爭之後的這一年多時間內,美元上漲了10%,跟2009年比則上漲了30%,但也因為如此,給全球貿易,特別是貧窮國家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很多國家的貿易是美元記賬。

美元霸權衰落,但人民幣國際化任重道遠

但也正是俄烏戰爭催化了「去美元化」的趨勢。其實從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美國開始對俄羅斯的制裁已經讓俄羅斯看到使用美元的危險,尤其是2022年的俄烏戰爭之後,美國沒收了俄羅斯近一半的外匯儲備,價值高達3000億美元。所以從俄羅斯開始,愈來愈多國家開始使用人民幣。

最近有一個視頻,我不知道是否開玩笑。俄羅斯外長跟聯合國秘書長說:「我們沒有美元來交會費,我們準備用人民幣交會費。」不論這個視頻是笑話也好,事實也罷,但確實是一個寫照,也就是愈來愈多的國家會使用人民幣。尤其是最近巴西總統到北京訪問,說要用人民幣結算兩國的貿易;阿根廷總統也說要用人民幣;中國與法國的石油協議也會用人民幣,沙特也是這樣。

各國央行去年最後一個季度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佔其外匯儲備的比例低於 59%,而在2000 年則高達 70%。這表明「去美元化」的趨勢正在發生中。歐元的地位正在上升,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從 18% 上升到約 20%。儘管人民幣佔世界儲備貨幣的比重,自 2016 年以來一直非常快速地增長,但所佔的比例不到 3%。

放棄貨幣掛鈎黃金,美元加國債發行量天文數字

美元的地位眾所周知,首先是因為它的黃金儲備,美元與黃金掛鈎,但冷戰以及越南戰爭之後,美國的實力受到影響,美國發現自己手中的黃金儲備已經沒有辦法去支撐美元與黃金掛鈎。

但美國人很厲害,1971年尼克遜總統取消了美元與黃金的掛鈎,取而代之的是Petrol-Dollar(石油美元),全球的石油貿易要用美元來支付,這也是中東對美國的戰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為什麼沙特的人權記錄不好,美國人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這是涉及到美國的戰略利益關係。到了上個世紀末,全球超過九成的貿易都是以美元結算。

現在,也因為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可以不斷地開動印鈔機印刷美金。美國現在的紙幣發行量以及美國財政部的國債發行量,兩者加起來的價值是美國儲存的黃金價值的80倍。美國目前有近5000億美元的黃金儲備,但美國發行了近4萬億美元的貨幣和38萬億美元的國債。

美國現在的紙幣發行量以及國債發行量,加起來的價值是美國儲存的黃金價值的80倍。(Shutterstock)
美國現在的紙幣發行量以及國債發行量,加起來的價值是美國儲存的黃金價值的80倍。(Shutterstock)

所以現在美元地位受到影響,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產中美元所佔的比重已經從上世紀末的71%下降到57%了,美元的比重還會進一步降低,而上升的是歐元。

剛才講過,人民幣近幾年愈來愈受到重視,使用人民幣最多的國家目前包括俄羅斯、沙特、阿根廷、巴西、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拉克和泰國,但是在全世界的流通量還不到3%。

而且美國手中擁有強大的金融力量,而中國的資本市場本身是不開放的,這雖然可以防止中國的金融市場出現大波動,但也影響了其在全球的金融地位,所以人民幣在短期內取代美元的霸權地位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裡要清楚地講一點:美元的地位與以往相比在削弱,但是千萬不要以為人民幣取代美元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這可能需要50年甚至100年的時間。

中國的奇蹟離不開開放,也離不開信心與信任

今天講這三個D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看問題必須從多元的角度,從不同的信息源去尋找,才能深刻地理解我們周圍正在發生的事件,得出正確的答案。不論是中美之間的脫鉤,還是逆全球化,以及去美元化,我們不能因為只看到了其中一面而失去了信心,也不能因為看到另外一面又過於自信。

所以,在這至關重要的十字路口,當我們走出疫情之後,我們應該如何向前行?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依舊要回到過去40年的成功經驗中。過去40年,中國的發展毫無疑問是世界奇蹟。有人說,中國的奇蹟沒什麼了不起,因為這是建基於西方國家科學技術之上的彎道超車,但是即使它是沒有什麼了不起,即便它是複制、追趕別人的,但它為什麼發生在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呢?比如印度。所以這個奇蹟仍然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因為它就發生在這14億人口的大國裏面。

那為什麼發生在中國?如果從Internet的發展來看,從網上購物和線上支付的發展,我們確實是跟在美國人後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現在家喻戶曉,但這一創新開始於Paypal,是馬斯克等人創立的,從0到1的創新屬於他們,但是今天中國在線上支付這方面大踏步發展了。類似的快速發展可以發生,從外部環境來講,離不開我們過去二十多年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融合。

在中國,將近十億人使用線上支付。(Shutterstock)
在中國,將近十億人使用線上支付。(Shutterstock)

在中國內部,無疑要歸功於中國有一大批民營企業家,他們願意冒着巨大的風險,他們有膽識、有視野,他們像瘋子一樣往前衝。中國過去40年的發展,毫無疑問離不開這一群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以身試法」的民營企業家,原有的規則都是在歷史的進程中慢慢被他們突破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能就是最終進監獄的人,沒有這一批勇敢的人,中國今天也走不到現在。

但同時我們不要忘記,在過去的40年裏,中國政府對商業的發展也提供了眾多政策的扶持,特別是對創新的企業給予了支持和包容,出台了不少對企業傾斜的好政策。

此外,這還離不開在座每個人的貢獻。在一個新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文化生態也很重要。不管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如果不是在座的各位同學們、朋友們願意將自己的私人數據貢獻出來,它的發展也不可能跑得這麼快。在中國,將近十億人使用線上支付,是因為大家不太介意把自己的「私隱」公開。

中國人在0到1的顛覆性創新上的表現不夠突出,但是我們擅長模仿與複制。疫情之前,我在不少全球的會展裏看到中國人的身影,他們因不停地拍照被趕出門,我有點心酸。其實任何國家可能都需要經歷這樣的發展階段,只是我們不能沉醉於單純的複制,我們必須在0到1的創新之路上有更好的發展。所以從這一點來講,我們的發展離不開外部友好的環境,特別是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融合。

文化自信源於開放,香港融入大灣區大有可為

過去40年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就是中國的開放和中國的自信。開放來自於自信。讓我們把視線移到唐朝,唐朝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傳入中國的鼎盛發展時期。所以文化的自信來源於其本身對外的開放,經過3年的疫情,我們必須記住這一點,我們不能去建造另外一座長城,更不能建造一堵新牆把自己與世界隔離。

現在全世界陷入了一種極端,這種極端的體現就是貿易上的保護主義,以及政治上的民粹主義,全世界都有這樣的趨勢。我們正是過去40年全球化的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們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確保全球化能夠繼續往前走,而想要往前走的最大動力,就是源於我們願意更加向世界開放,世界才能向我們開放。所以我希望大家此次來到香港,重新用你們的雙眼觀察這座城市和重新認識這座城市。這座城市在過去的四、五年也經歷了很多,內地的朋友對此有着反反覆覆的不同情感,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香港大學的成功來自它的開放。(Shutterstock)
香港大學的成功來自它的開放。(Shutterstock)

這座城市如果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就是因為它永遠保持開放,而且比過去的開放程度更高,否則這座城市存在的價值是有限的。當然我們也需要用寬容的心態看待這座城市與內地城市的差異,就像我們用不同的心態看別的國家跟我們國家的差異一樣,正是這樣的不同才能讓我們彼此看到對方的價值、學到對方的長處。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才能在未來更加劇烈的競爭中有更好的發展。

香港大學的成功來自它的開放,缺乏了開放,香港大學是沒有辦法走到今天的。就如這座城市從一個漁村變成全球的大都市,就是因為她的開放。在新的歷史時期,香港要發展,香港大學要發展,都離不開兩點:一是如何更好地融入大灣區以及國家的發展,二是永遠不要忘記香港這座城市,其優勢在於和全球的鏈接,缺乏了鏈接,缺失了對外的關聯,這座城市就失去了血液,香港大學也就失去了活力。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微信公眾號,本社獲授權轉載

Decoupling, Deglobalization and Dedollarization(脫鈎、逆全球化和去美元化)3-3

回看Decoupling, Deglobalization and Dedollarization(脫鈎、逆全球化和去美元化)3-2

回看Decoupling, Deglobalization and Dedollarization(脫鈎、逆全球化和去美元化)3-1

劉寧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