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經濟大師剛特‧鮑利(Gunter Pauli)為「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他是一名成功的創業家,前後共成立過十家公司,橫跨商業、文化、政治及環境範疇。1983年獲選為第一屆的「世界十大傑出青年」(前香港市政局議員浦炳榮為同屆得主),是該屆最年輕的當選人。1994年,38歲的鮑利展於東京創立「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Zero Emissions Research Initiatives,ZERI),從此不斷地寫書、演講,宣揚「藍色經濟」理念。現於日本定居的剛特‧鮑利,早前來港參加由 Nuskin 大中華舉辦的「創新趨勢論壇2015」,與在場人士以破壞性創新為題發表主題演講。在演講前,剛特‧鮑利接受灼見名家傳媒訪問,談到他在創新與領袖方面的看法。
灼:灼見名家傳媒
P:剛特‧鮑利
灼:先來一條熱身問題吧。這次是你第一次到訪香港嗎?你怎樣看香港?與日本相比又如何?
P:我由1980年代起已不時來港。我喜歡香港的服務及對細節的專注。香港是西方認識亞洲的橋樑,企業氣氛濃厚,人民十分勤奮。任何希望認識亞洲的人,都應該以香港作為第一站。
日本與香港是難以比較的,日本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文化。我在日本住在鎌倉市的傳統居所,是日本現在愈來愈罕有的風格。他們的簡約及精細,令我非常着迷。中國文化也可以向這方面走,但我想這需要時間。亞洲不是用字母(alphabet)來思考,也就代表了截然不同的觀察及思考模式——這是亞洲可以剌激人類思考的地方。但文字對的來說有點太難——我喜歡集中時間提倡別人去做對世界有益的東西——所以還是要相信我的翻譯員了(笑)。
灼:說到行動,不如回到我們今天的正題——藍色經濟。以我了解,藍色經濟是有關以行動改變遊戲規則的新思維。具體來說, 藍色經濟是怎樣的一回事?
P:我們首先要意識到,在經濟增長的道路上,曾遇到了多次危機,事實上已不太可能繼續一成不變的,以舊方式來運作。在舊有的,所謂全球化的洪流中,大家都集中在如何減低成本,減少這麼多年了,現在還有什麼可以削?沒有。然後就是靠很多收購合併來壯大企業規模,以獲得更多利潤。但這些併購又可以維持多久?現在世界已是由數間大企業壟斷了。
所以,我們必須改變舊思維。經濟活動必須回應人類的生活狀況:例如世上有20億人,他們可能連溫飽也成問題,可是另外的60億人,卻每天都吃得不健康,構成不少人有糖尿、肥胖等都市病疾。藍色經濟的宗旨,就是我們要用有創意的頭腦去解決問題。我們很多時候把創意連到科技層面,但我自己就認為,創意就只是以新的方式的營商,僅此而已——我們現在有很多的科技,但那不是我的重心,最重要的是改變商業遊戲的規則。例如,免費給孩子課本如何成為一個生意?這就需要改變思考的方式,在其他的地方獲得現金流;對於企業倫理,特別是企業營利與社會的關係,也要有更多層次的思考,從而實踐更多的價值。而價值往往就是企業增長的關鍵。藍色經濟的具體操作,就是尋找在生態(ecosystem)內的資源,根據我們擁有的,去營造一個創新的企業方式,創造出我們從未見過的東西。
灼:在你過去的公開演說中,你似乎對於「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有不少意見。藍與綠之間,究竟有什麼分別呢?
P:我想要先釐清一點基本問題,我喜歡綠色經濟的概念,但我不滿意現在發展出來的東西。綠色經濟關注環境,的確是我們需要的,但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金錢。如果一個經濟的模式,不能讓所有人以平易近人的價錢獲得好的產品,這個經濟模式就有結構性的問題。現在我們是用稅項或再分配的方式維持綠色經濟的運作,這代表要政府介入,未必全然是件好事。我們需要用商業模式來使好的東西成就,而這正是藍色經濟提倡的價值。藍色經濟的思維並無負面地看綠色經濟,而是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尋求大幅的改進。
Blue economy 創新個案分享:咖啡產業的重塑
一些看來簡單的商品,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物」:以咖啡為例,農產品的收成中,只有約0.2%會用作烘熔咖啡之用。剛特‧鮑利的團隊嘗試將這些生態「廢物」再利用,生產為可負擔的動物飼料,並用之發展蘑菇種植等的生產鏈,解決非洲貧窮地方的糧食、就業及其他間接因貧窮引申的社會問題(如人口販賣等)。
灼:說到創新,你如何在不同組織中注入創新的理念?
P:我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式就是讓一群彼此不認識的,來自各行各業的人聚在一起。我們要在沒有建築師的情況下,建構出前所未見的創新樓房,這是因為建築師只會做他們認識的成品。有時候就是要反其道而行,讓完全不懂的人來提出意念。(不用考慮安全嗎?)我就試過有一個建築項目,做出來以後獲德國企業發出安全證明,我想這足夠證明了。
我又試過在鎌倉市找來一堆十多歲的女孩子,為一個日本品牌設計唇膏。給她們一個空間,明白唇膏的基本知識後,就請她們設計新的款式。超乎想像的是,她們都知道自己要些什麼,甚至提出了很多之前沒有的意見——這就是創新的來源。我們需要的是把不同的人聚在一起,挑戰他們,要他們想像如何去做一件事。在100年前,我們又怎會想到,可以用石頭來做紙?(詳見:http://goo.gl/VSVYTL)
第二個方法就是,在小孩子那裏獲得靈感,因為他們的想像空間無限。他們提議的東西,對於成年人來說是天馬行空。孩子還未把想像與現實分得很清楚。於是,他們的想像空間也是最大的。有一次在巴西,我為一間大型石油公司,研究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他們會想出我們都懂得的方案。然後,一次,我跟孩子們說有關鯨魚的故事:牠們可以以細小的心臟,以很少比例的能量,沒有電池、沒有電線,持續數十年地向全身供血。「我們可以像鯨魚一樣去產生能源」有位孩子說。這不是天馬行空的,這是真實地在發生的。「像鯨魚一樣」這個概念,成人世界是不會存在的,但是,這確實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我人生中一半時間與創新的人在一起,另一半就是與小孩相處,我們只要激發他們的思考,就可以得出很有趣的東西。我有一次告訴小孩牛頓發現地心吸力的故事,有人覺得這個故事蠢極了,問我們「首先,那蘋果為何會在樹上?」,這是父母甚至是工程師都想不懂的事!我認為,顛覆性的創新,就是這樣來的——很可惜地,入大學後、長大後,社會都不會再教這些了。
灼:你怎樣看現在創新的世界潮流?
P:抱歉,我毫不在乎那些「智能」的東西。我們有很多資訊科技的創新,但對於生活及生命,我們卻束手無策。你可能會有點意外的——我沒有用手提電話的習慣、我不用 Facebook,我會用 Twitter,但不常在線。我想看見真實的人類,真實的需要。清潔的食水、健康的飲食、安全的居所、健康的身體、能源的應用⋯⋯這些才是創新的真實一面,可以改變人類的面貌。我不是說資訊科投不好,只是,我不是那個世界的人而已。
灼:要改變,總會涉及到不同人士的利益,你是如何在不同的經驗中勝過挑戰的?
P:我們要在做事的思維出發。我們不會分析「問題」,持份者感到壓力,是因為他們想到了問題的存在;我強調的是「機會」。給你一個具體例子,在一個遙遠地方的項目中,我負責為當中生態事項提供建議。項目起了八個水壩儲水作務農之用,我說,應該在入面養魚,負責人十分疑惑。我再解釋,養魚可營造生態鏈,使儲水帶的河床留下更多的有機肥料——這就是機會,而這事實上改變了他們對於「生態」的理解與應用。持份者在見到機會的時候,就會改變他們的看法。這是思維模式的轉移。在處理問題時,各家說法都會冒出來,而且會引起一些辯論,甚至引起思想的混亂。我會說「停止」,轉移焦點,先去討論各人都想先得到的好處,事情就可以開始動起來了,所謂「問題」也就可以解決。
灼:這些視野放大到全球層面,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等宏觀問題,又如何?
P:約20年前,我亦曾參與過氣候峰會(COP 3)的談判,現在我認為都是不太有用的。20年以後,到了COP 21,我們仍是在討論「問題」。套用剛才的說法,這是成人世界才有的,小孩子大概忍受不了一個問題討論20年。我們浪費了很多時間,因為我們都忘記了,氣候變化等宏觀問題,是由無數人的微觀行為與決定所造成的。因此,要解決氣候變化,就是要在無數人的行為中着手,這也是藍色經濟在做的事——刺激企業,刺激創新,改變遊戲規則,最後形成改變。
灼:來到最後一個部分了:作為一個社會創新者,你是如何定義「成功」和「領袖」?
P:成功就是活得快樂。當你快樂和健康就可以了,銀行賬戶的數字是帶不走的。我想與大自然親近也是快樂的來源。有一次到野外遊玩,幸運地看到了一百隻犀牛——那個地方是一個茶葉產地,利用揉合自然生態、傳統與天然資源的營商方式,獲得有機肥料,與自然共存,並為周遭一帶製造了的更好的生態空間。當我在全球200個場域中,有幸參與這些項目,見證成果的來臨,並為世界帶來改變,這就是成功的滿足感。
而領袖就是推動人們盡獻所能,最好的領袖都是令團隊和人民變得更好的人。我相信每人都有他的潛能,領袖就是要將每人的潛能都激發出來,這亦是創新的來源。蘋果電腦有句很好的宣傳是 “the power to be your best”,我想這很好的歸納了我的想法。領袖就是要如此行的。
受訪者簡介
剛特‧鮑利(Gunter Pauli),「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1956年生於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取得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MBA學位。鮑利是名相當成功的創業家(前後共成立過十家公司)。1983年,即以27歲獲選為第一屆的「世界十大傑出青年」(The Outstanding Young Persons of the World),是該屆最年輕的當選人。也在1994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中被選為未來國際領袖之一。
精通七種語言的他,曾在瑞典、法國、日本、哥倫比亞與美國等地旅居過,是名副其實的企業公民,歷來創業的領域涵蓋了商業、文化、科學與教育,任何可能讓地球更美好的改變,鮑利總是勇於嘗試。
身為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研討國際問題的全球智囊組織)的成員之一,鮑利於1994年決定從企業界退休,創辦「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Zero Emissions Research Initiatives,ZERI),全心投入研擬創新的藍色經濟模式,以求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皆能永續發展。目前己獲得比利時、瑞典、加拿大、美國以及日本等政府及企業大力扶助,並共同推廣「藍色經濟」概念應用的商業模式。
長年以來各國邀請演講不斷,2006年與諾貝爾獎歷屆得獎者(如達賴喇嘛、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共同參與演講、參加2009年美國紐約高爾氣候變化解決方案專家研討會、日本東京G8全球領袖會議、受邀參與歐盟大會,針對歐盟各國環境發展部長級官員發表『創新的環境政策方向』演說等。
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網站:www.zeri.org
(以上摘自剛特‧鮑利著作《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
(圖片:灼見名家)
有關「NU SKIN 趨勢論壇」
「NU SKIN 趨勢論壇」是一年一度由 NU SKIN 大中華主辦的大型盛事,舉行地點橫跨兩岸三地。每年均會邀請一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擔任嘉賓,分享時下的新觀念及新作為,藉此讓更多人獲得啟發,創造更美好的世界。過往的論壇曾邀請過全球趨勢觀察家大前研一、紐約時報暢銷書《大趨勢》作者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醫學巨擘何大一教授等世界級大師擔任主講者,藉由國際級大師的前瞻觀點,引領兩岸三地趨勢議題。
(本社並列本屆論壇協辦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