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生態多元化,每天都有不同內容在網上、網下媒體或社交網站發布。內容要增加受眾接觸面,當需進行跨媒體傳播策略,增加不同媒體的滲透率。今期為各位讀者介紹澳洲鐵路運輸企業 V/Line 的跨媒體內容營銷案例,闡述如何以創新的主題,利用多種網上網下媒體,向兩個受眾群進行營銷。
遊子不顧返
相對香港,外國地區幅員廣闊,公共交通不甚便利。由一個城市到其他城市,動輒要花大半天時間。相信不少曾經居住外地的讀者,都會有此體驗。由於大學多不在自己城鎮當中,不少家庭的子女需要離開家鄉到城市院校求學,往往假期較長時才能回鄉探望父母。不過,隨着通訊軟體普及,就算足不出戶,子女也可以透過網絡向親人噓寒問暖,得知父母近況。因此,外出遊子返鄉的頻率也逐漸下降。
V/Line 城際火車是澳洲地區公營鐵路企業,營運已達150年之久,服務範圍涵蓋墨爾本市及維多利亞省各地城鎮。由於國內駕駛私人汽車穿州過省的旅遊文化日盛,不少國民都自己駕車,打擊對 V/Line 的營運。為了增加V/Line 非旅遊高峰期的乘客,特別針對探親或回鄉團聚的旅客推出措施。因為此群旅客不少是學生,較少習慣自駕長途車,只要成行,多選擇乘搭 V/Line。
讓他們有罪惡感!
研究指出,基於玩樂等原因沒有回鄉探望親愛的家人,少不免會有一絲絲罪惡感。2012年5月,V/Line 針對這個社會現象,委托墨爾本麥肯廣告公司(McCann Melbourne)創作了一個名為「贖罪之旅」(Guilt Trips)的營銷活動,為父母提供多見孩子的機會,同時為「帶罪惡感」的子女「贖罪」!
「贖罪之旅」其實是一個預購火車票的網站。與一般販賣車票的網站有別,賣點是讓使用者指定對象,一併寄出車票與訊息。例如聖誕假期前夕,父母可以透過應用程式將「聖誕節快到了,我們期待你回家一起慶祝」等訊息寄給子女。看到訊息後,他們就可以下載車票。父母寄來車票,表達掛念之情,子女收到了,鮮有置諸不理。於是,父母能與子女團聚,子女也沒理由浪費車票,去駕長途車,於是 V/Line 的生意便得到保證。
善用社交平台
環繞這個網站,V/Line 設立了一系列 Facebook 和 Twitter 等社交媒體作宣傳平台。在這些平台上,V/Line 因應火車票連同訊息的賣點,製作不少幽默諷刺的標語圖片。他們也拍攝了不少教學影片,教導父母如何用婉轉的方式,向子女表達惦念他們的心聲,同時加深子女不回鄉探望他們的「罪惡感」。
其中一部名為「對話打空翻」(The Conversation Back Flip)的影片中,母親指出,與不願回鄉的子女對話時,可以先談日常生活。對話尾聲,就加插「其實我有時挺寂寞的」等句子,令子女感到不好意思。
向老人家派發單張
另外,並非每位長者都知道如何使用社交媒體,V/Line 製作了實物手冊,特地送至鄉鎮發給長者,教導他們如何參與這個誘使子女回鄉的「贖罪之旅」。
在沒有提供票價優惠的情況下,此項為期八個月的內容營銷活動,為 V/Line 帶來非高峰月份每月15%業績增長,獲額外總利潤400萬澳元。電話中心針對返鄉旅客的查詢個案平均增幅達28%。整個內容營銷活動的投資報酬率高達四倍,並獲得2014年康城國際創意節(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 2014)頒發創意高效雄獅大獎(Creative Effectiveness Grand Prix)!
勝在互動
是次「贖罪之旅」營銷活動並非單純的廣告策略,而利用了社交媒體平台及實體手冊(小書籍)等多個媒體,配合不同習慣的受眾,以跨媒體營銷同時滲透父母及子女兩個受眾群。它又提供場地,讓受眾把親身經驗向其他父母和子女推介,在父母及子女兩個群體間提供互動機會。加上精心設計的「罪惡感」教學內容,更是吸引受眾參與的關鍵。
此次「贖罪之旅」的成功,在於創作者深入了解父母及子女對「假期回鄉探親」的期望,並利用具創意的「犯罪感」作為主題;令父母、子女雙方情感得以在一張車票上得到寄托。聰明之處是,寄贈了火車票,自然毋須開長途車,間接把對手(駕車)打敗了!
原文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