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將會是香港回歸19年後,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一次選舉,分析如下:
最富政治色彩的一次選舉
第一,今次立法會選舉會是最多新政黨和新人參與的一次,也是繼去年底區議會選舉後,年青一代再接再厲,向傳統政治勢力(包括泛民)挑戰的新台階。例如,學民思潮已正式組黨為香港眾志,而在上次區選初露鋒芒的青年新政也與其他傘後組織結盟,兩者都是以參選立法會為短期目標。其他新參選組織包括已宣布但尚未成立的香港列陣。在功能組別選舉上,佔領行動催生的眾多專業團體肯定會挑戰部分建制派盤踞多年、以往輕鬆勝出甚至自動當選的議席。
第二,今次立法會選舉,會是自2004年立法會選舉後,最富政治色彩的一次。緊接2003年五十萬人上街抗議23條立法反映的龐大民怨,那次的選舉令泛民獲得六成得票率,並在地區直選上拿到30個議席中的18席。不過,泛民的支持度自此下降。憑着無限的資源和精密的組織能力,建制派在其後的立法會選舉中,逐步蠶食泛民的優勢。以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為例,兩者在地區直選的得票率已收窄至55%(泛民)對45%(建制),而選舉結果是泛民在35個議席中獲18席,僅多建制一席。
今次選舉,最大的政治議題當然是一國兩制如何,甚至應否繼續走下去。今天本土當道,連建制派也不得不表態支持。非建制陣營更提出自決,甚至港獨的選項。選舉論壇會否出意外,最終選民如何投票抉擇,肯定是中央關注的大事。
另一個泛民黨派必定會窮追猛打的政治議題是梁振英個人,藉此將選舉變成對他的「公投」或「公審」。在中央未表態支持他連任而其負面新聞沒完沒了的情況下(例如日前發生有嫌不避、死不認錯的行李事件),這會是建制參選人最難以招架的人為因素。
政黨立場分歧 光譜碎片化
第三,今次立法會選舉會是最難預測結果的一次。多人多黨參選導致的碎片化現象,令有心人如戴廷耀向泛民提出協調出選名單的雷動計劃。我認為這項建議最多只能在決定哪三位代表泛民出選區議會超級議席上有點成功機會。在地區直選上,溫和泛民難與激進泛民協調,而新晉的青年政黨根本不會與泛民拉上任何關係。事實上,看到梁天琦在新東補選上一鳴驚人的成績,充滿自信的年青新人豈會未選先讓?
其實碎片化導致「攬炒」的情況同樣出現在建制陣營。自由黨在上次新東補選已拒絕支持建制的周浩鼎。在九月的地區直選上,自由黨的唯一勝算是田北俊,但該黨會否乘機舉起「反梁」旗幟,在五區積極參選,藉此向中央示威?有鄉事派成員籌組新政黨,雖然到執筆時還未成事,但鄉事派分裂之勢對建制派選情的影響不容小覷。
第四,今次立法會選舉會是香港回歸後最多人投票和投票率最高的一次。現在已有369萬人登記為選民,登記率約77%,兩項數字都是歷史新高。到下月二日截止選民登記時,我估計選民數目可能達到380萬人。
市民對現況不滿和有很多令人面目一新的參選者,是推高投票率的成功因素,所以投票率最高的一次立法會選舉,是在民怨依然沸騰的2004年(令選民耳目一新的新人後來成立公民黨的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當時有55.6%的選民投票。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