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嘉勤:疫下城市規劃 商場的死與生

資深規劃師、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相信,香港的城市規劃使我們的商場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習慣緊密相扣,所以香港的商場不會死。

資深規劃師、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在《香港經濟日報》撰文。他認為,新冠肺炎無情地衝擊着工商百業,對零售及餐飲業的影響尤其嚴重。商場本應人頭湧湧、生意滔滔。但在限聚令下,商舖的生意大受打擊,成為疫情衝擊下其中一個重災區。

網購顛覆性影響 實體店結業增

在疫情出現之前的社會事件,已經對大型商場造成很大破壞,加上今次疫情影響的長度和廣度,對消費者行為和習慣作出顛覆性的根本改變。

本來已經沿着上升軌迹發展的網購活動,突然間成為更多消費者的習慣性動作。網購活動在全球爆發式增長,已成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國在2009年首次舉行的「雙11」電商日,已經成為最新的全民節日。

早在外國,大型實體商店在網購壓力下倒閉,例如2017年9月18日美國的玩具反斗城主動提交破產保護令。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微軟於2020年初宣布83間實體商店全綫結業,以後將專注發展與營運電子商務。

網購,只是滾動電腦或手機屏幕,和敲擊鍵盤或點按屏幕的動作,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這種行為對實體商店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使購物者可以完全脫離和商場的空間關係,便達到購物的目的。

商場,是空間規劃的一個非常重要元素。在實體商店和網購零售此消彼長的大趨勢下,作為容納實體商店主要載體的各式大小商場,難以有前景。規劃商場是不能迴避的難題。

相連公共交通 吸人流帶旺商場

在香港的城市規劃中,商場不僅僅是購物及娛樂設施的集聚地,它們與公共交通設施緊密相連,成為市民往返住宅與工作地點、住宅與學校、住宅與各類社區服務設施,常會通過的空間樞紐。香港的商場因而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習慣緊密相扣,為市民的功能活動和社交活動提供了非常方便的空間聯繫。

人好群居,有着社會動物的天性;人類也基本上是步行的動物。香港的規劃師把商場置放於市民來往住宅、公交設施、工作地點及社區服務設施的步行範圍之內,並設計了能夠盡量延伸市民步行範圍的行人設施,這便穩定地提供了維持商場生存及興旺的最基本要素:大量人流。

與生活出行緊扣 港商場不會死

凌嘉勤相信網購的趨勢會持續向上,了無人氣的電腦鍵盤和手機屏幕會繼續大口吞噬零售的份額。但他亦相信,人作為社會動物及步行動物的天性恆久不變。他建議,商場的發展商和營運商便不能只着眼於購物,而要加強構築那些不能在鍵盤和屏幕上得到的群體溫度和步行樂趣。商場應該設計和營運成為市民生活的社區,能夠連繫人與人的親情,人與社會的互動,而不是連座椅都欠奉,坐下來都可能被管理員驅趕的不近人情的牟利空間。

凌嘉勤預計,在網購壓力下會走向衰敗甚至死掉的商場,很可能是美國式汽車霸權主義下催生的位於市郊的商場,因為它們所在的位置與當地市民的日常生活路綫沒有必然的空間關係。香港的城市規劃使我們的商場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習慣緊密相扣,所以香港的商場不會死。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