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節令保健法

——立冬和小雪

先人們日積月累形成的經驗:如果小雪這一天是晴天,到過年的時候,一定會遇到下雨。

冬季的節氣有六個,分別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從寒、雪這兩個字就能看出來冬季不是溫的,而是寒涼的。節氣對人的生理變化是有影響的,為了在這些節氣到來的時候能達到身心和諧。身體就要有基礎,這個基礎就在於自己修養,在於自己修煉,另外,還要做一些防寒措施。

立冬

冬季第一個節氣是立冬,立冬之後,水凍地裂,不過這個地裂和夏季乾旱的裂不一樣,冬季土地不那麼密集,也不那麼黏結,出現一種鬆散的狀態。立冬一開始,許多方面都會有變化,第一個是氣候逐漸開始轉變,第二個是人身體從立冬這天起,就沒有前三季那樣飽滿舒暢,精神抖擻,人會感覺到乏力。補養為主,忌喝涼水首先,可以吃一些東西來補一補。

立冬這一天,老年人可以吃人參,中壯年吃點花旗參就可以了。從養生學角度講,我們是不主張沒有病吃藥的。不過有的人願意吃營養藥,但這些東西是當你需要的時候叫做營養,不需要的時候不叫營養。例如人參,年輕人吃了鼻子流血,因為陽太盛,人參的陽和年輕人的陽相通。人參適合老年人吃,年輕人有病可以吃,沒病還不如吃食物好一些。

冬季要想增加營養,還可以吃點冬蟲夏草,對中壯年來說,吃冬蟲夏草比吃人參要好,如果不能吃冬蟲夏草,男性可以吃鹿鞭。如果覺得鹿鞭很貴,也不好買,還要增加營養,就吃杜仲和牛膝。牛膝杜仲這兩種藥物,價錢並不貴,可以煮水飲,也可以泡酒,泡5至7天,每天喝一小杯,對立冬之後的滋補是有好處的。

按照民間的習俗,立冬可以吃點麵食,麵條,餃子均可。

立冬之後是小雪

小雪即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到了小雪,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小雪和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民間有一種說法:如果小雪這一天是晴天。到過年的時候,一定會遇到下雨。這怎麼能預見得到?因為小雪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這其實是先人們日積月累形成的經驗。我們這個民族善於在實踐當中發現問題,也善於在實踐當中總結經驗,我們的先人確實在和大自然的鬥爭當中摸索到了大自然的規律。

冬季人的皮膚容易顯得粗糙,人會感到癢或者起一些疹子,肌肉也會不舒暢,所以小雪這一天要注意皮膚、肌肉和關節部位。比如肘關節外側和肘彎處,膝關節胭窩處,臀部和大腿連接的部位。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早期治療,對健康十分有用。

在小雪當天依循以下兩個方法,可以對皮膚和肌肉加以防護:

方法一:

把成片的豬板油放在鍋裏煉,煉的時候放5粒花椒,5片薑,煎出來的油冷卻之後可以搓手搓腳。晚飯之後。睡覺之前,搓手搓腳,如果要搓臉,油不要太多,搓上額和顴骨就好因為手和臉是露在外面的。需要面對風吹日曬的考驗,所以提高面部皮膚,手的抗寒能力是很重要的。在北方,一般到了冬季嚴寒的時候。手保護不好容易皺,容易裂。

方法二:

在小雪當天,煮黃花水,不要煮得太老了,10分鐘左右。把芫荽(香菜)洗乾淨,泡在煮黃花的水裏,等水溫涼了,在睡覺前擦臉,手,肘關節胭窩,膝關節等部位,或者是擦容易出汗,容易發癢,容易產生神經性皮炎的身體部位,擦完以後如果感覺不舒服不習慣,睡覺前可以再用濕的毛巾把它擦乾,但就不要完全擦掉。

在食療方面:

前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經驗,就是在小雪這一天不要吃綠辣椒,韮菜,要吃豬肉。一般吃豬肉都是連瘦的、肥的和肉皮一起吃,瘦的是提供蛋白功能的,肥的是增強熱量的,肉皮是增強筋腱韌帶的。豬肉熱量不如羊肉,在冬季吃羊肉是最適合的,羊肉是大熱的,可豬肉是中性的。這是前人提出來的,值不值得去做,我們還要在生活實踐當中自己去體會。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