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欄談到文字與音樂,繼而介紹香港電台第4台《與文同樂》節目,以兩小時播放由音樂專家、教授撰寫的文字,配以相關錄音。結果文章刊登後才知悉,電台製作編導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節目順延一個月,由原來5、6月份,改為6、7月份播出,仍然是逢星期六下午5時開始。
李歐梵的音樂日記
節目內容保持不變,即以吳祖強教授生前述說編寫《二泉映月》往事開始,接着是黃飛立教授口述歷史、彭麗博士分析彭修文大師管弦精品、柏林愛樂前首席回憶大時代音符、古琴大師蔡德允的音樂人生、李歐梵教授半世紀音樂會記述,以及一連兩集選錄設計大師靳棣強1965年日記中的音樂部分。
由於7月份有5個星期六,我們決定從李歐梵教授的音樂記述多製作一輯。他曾在芝加哥和波士頓居住多年,更現場聽過傳奇大師Fritz Reiner指揮全盛時期的芝加哥交響樂團,以及後來接棒的蘇堤爵士,內容字字千金。可幸家中唱片收藏中,正好有提到的錄音,文字、音樂俱全。
重溫紅寶石餐廳音樂會
順帶一提靳棣強的日記,記述包括不少樂迷集體回憶的「紅寶石餐廳音樂會」。從前往餐廳,到入場點餐、聽唱片播放過程等,一一如實筆錄。57年後的今天,重溫昔日一間餐廳如何成為凝聚樂迷的音樂聖地,這篇往事記述值得細聽。
日記亦多次提到作者在電台收聽唱片和實況音樂會,再次證明電台擔任音樂傳遞的重要角色。例如4月份他連續幾天寫下收聽校際頒獎音樂會,得勝者不乏當今名人,包括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拉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十大傑青羅乃新彈奏蕭邦練習曲等。讓人意外的是,全程轉播的是商業二台。
音樂、文字跟時代的互動,同樣微妙。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