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全港有21間可頒授學位的大學和大專院校,但回溯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只有兩間大學提供學士學位課程。在學額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僅有2%中學畢業生能夠升讀大學。有見大批中學畢業生苦無出路,在職進修及自我增值的需求殷切,港府當時就效法英國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於1989年創辦香港公開進修學院(香港公開大學前身),引入遙距學習的教學新模式,香港公開大學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
本地遙距學習先鋒 漸進轉型綜合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下稱公大)校長黃玉山教授接受專訪時指出︰「如果一個家庭有十個小朋友,而你只栽培其中一個的話,社會就完蛋了。」開辦遙距課程,讓更多人有機會一圓大學之夢,公大的貢獻不可小覷。
黃玉山教授回看香港公開大學的歷史,由政府創立的第一年只有4000多名學生,跳升到第四年的超過26000人,成績令人振奮。由於辦學成功,1993年更開始實行自負盈虧;1997年5月正名香港公開大學,進一步肯定其學術成就。作為本地提供遙距學習課程的先鋒,黃校長認為,「公大在第一個十年,幫助香港漂亮地解決了社會問題,完成了一個偉大的歷史使命。」
其後,有見香港的年輕人對全日制學士課程的需求日增,公大即銳意發展相關課程。香港公開大學副校長(學術)關清平教授於1998年加入該校,見證了一批又一批中學畢業生在2007年起通過「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入讀公大的自資學位課程。他說︰「有別於其他大學,公大瞄準專業及應用課程,以培養應用型和專業型人才為目標。能夠成為JUPAS參與院校,反映政府對公大課程質素的認同和肯定。」2018/19學年,公大已有34個全日制本科課程經大學聯招收生。
除了在課程模式上日趨多元外,公大亦不斷開拓不同應用範疇的課程。黃玉山校長表示,公大積極回應社會需求,最明顯的例子是因應2009年政府提出推動「六大優勢產業」──檢測和認證產業、醫療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環保產業及教育產業──公大進一步投放教育資源,拓展原來的護理學及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課程,並於2013年起開辦檢測和認證及多個創意藝術相關的新課程。此外,公開大學為回應市場需求,並為年輕學子提供更多元化的升學選擇,多年來不斷推出專業而實用性強的新課程,如「運動及康樂管理」、「環球市場及供應鏈」、「幼兒教育」等。今天,這些學士課程的畢業生亦已經陸續投身社會。
在發展多元化課程的同時,公大在研究方面也力求上進,旨在不同領域開展學術研究,為推進香港未來的發展作出貢獻。2015年起,公大先後成立了6個研究所,包括創新科技與持續發展研究所、開放及創新教育研究所、國際商業及管治研究所、雙語教學研究所、數碼文化與人文學科研究所及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
公大雖不是研究型大學,去年亦獲研資局撥款1300萬港元,開展11個研究項目,資助總額為13間合資格的自資院校中最高。自2014年研資局開始為本地自資學位界別以競逐方式提供研究資助以來,公大已有47個項目獲得資助,資助額逾6500萬港元。黃校長表示,為提升大學的研究實力,公大會重點發展具優勢的研究範疇,鼓勵教學人員和學生進行與香港息息相關的創新應用研究。大學未來更將加設和改裝實驗室,為研究工作創造更有利條件,並計劃擴大研究生課程,以及設立研究獎學金。
承先啟後 推新五年發展計劃
30年對一所大學而言並非很長,但公大卻已成功演變為一所全面的綜合性大學。目前,公大提供深造、學士學位等不同程度的全日制及兼讀制課程,全日制學生人數更達1萬,佔本學年總學生人數一半以上。
黃玉山校長表示,為容納萬名全日制學生及配合未來新課程的開展,擴建校園和增繕設施為當務之急。他指着何文田校舍本部對面一幅地皮說,大學耗資約8.5億元擴建校園,其中獲政府撥出 4億元免息貸款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2.8億元興建新大樓,其餘都是靠外界一點一滴的支持。這座新大樓將開辦一系列與健康護理相關的課程,預計在2020年落成啟用。黃校長透露,為緩解校園內空間擠迫的情況,未來公大會繼續覓地作校園擴建之用。
時值慶祝創校30周年,公開大學亦選擇在此重要時刻推出五年計劃。計劃中,除了優化校園設施外,加強整體教學素質是重中之重。具體內容包括推出以學生為本的創新綜合教學模式;重點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鞏固學生的通識教育基礎,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培養品格;以及籌備開辦新課程。
優質教學輔以豐富的學習體驗,才能相得益彰。黃校長說,未來五年計劃加強學生支援,透過實習、交流、境外學習、參加比賽等,多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體驗,並且大力發展師友計劃,保持與校友的緊密聯繫。
黃校長極力鼓勵學生參加比賽,靈活運用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技巧之餘,同時可提升他們的自信及溝通能力,達致全人發展。過往數年,公大學生在多個國際及本地大賽中取得卓越成績,無論是學術、藝術、文化、初創企業、設計或體育等方面均能盡展所長,充分展現追求卓越的精神。
例子之一是三位在公大修讀「動畫及視覺特效」課程的畢業生,於2017年憑着畢業作品《暗房夜空》奪得第54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2018年,另一組同學憑畢業作品《一毛所有》,入圍角逐第55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無論對於公大還是香港動畫界,這兩個消息都是振奮人心的。
人才搖籃 三十年初心不變
總結公大過去30年的成就,黃校長覺得很自豪,因為公大自成立至今,總共培訓了超過12萬名學生,而且他們正在不同崗位上貢獻社會。「雖然香港公開大學是由政府創辦,但多年來財政獨立,在沒有政府恆常性資助的情況下,為香港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這一點值得我們引以為傲。」
踏入30周年,黃玉山教授認為,公大30年始終不變的是初心,致力培養高質素的社會人才。他最後說︰「作為專業人才的搖籃,大學排名的光環不重要,最重要是能夠教好學生。我們或許不能教導成績最好的學生,但我們以教好學生為榮。希望這種有教無類的精神和教學熱誠,在未來30年會延續下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