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工作的物流公司一年前被競爭對手收購了。在收購以前,朋友的僱主親自打理公司大小事務,儼如一家之主。公司只有十多名員工,大部分員工都在公司工作了超過十年,朋友則是年資比較淺的一個,只加入了三年時間。公司員工相處融洽,工作盡責,儘管不是每名員工都積極進取,整體而言業績尚算可觀,僱主亦很滿意,被收購的原因只是僱主打算移民,而剛巧有買家主動接觸,遂決定把公司賣掉。收購之後,舊僱主遵照所答應過的,在公司留守半年,幫助員工慢慢適應轉變;新僱主亦向員工保證不會改動他們的職位,更不會削減薪金和福利,好讓員工放心留下來繼續工作。
半年前,舊僱主正式離任,換來新僱主派來的一名主管。新主管上任之後,立即進行了一次有關組織文化的問卷調查,希望找到公司的文化特徵,從而改善公司的運作。問卷調查結果出來之後,鑒於公司過往比較着重人治,對員工的行為表現沒有多少規範,新主管遂制定了一連串規條和績效目標,企圖將公司從一間家庭式企業改變為一間比較正規的企業。
新主管強行改變文化
有一點令朋友感到不解的是,以往沒有什麼規條和績效目標,員工都能自動自覺地工作,現在有了規範,新訂立的規條和績效目標亦算合理,沒有對員工過分苛刻的要求,本來員工可以向績效目標進發,工作得更加起勁,卻發現身邊的同事雖沒有躲懶的意圖,卻工作得頗不開心。例如,以往工作訂單多時,員工都會主動加班,亦不會計較補薪或補假的安排,現在,公司訂明超時工作可以有補假安排,員工反而覺得沒有意思;以往沒有遲到者扣薪或準時上班者獲得獎金的規矩,員工都能準時上班,現在遲到三次會遭到警告和不獲發該月獎金以作懲戒,員工縱使沒有遲到,卻對這項安排很不以為然。
為了鞏固這些改革,新主管舉行了一系列會議和培訓班,向員工進行「思想教育」,讓員工明白規條和目標的重要性和内容,奇怪的是,員工並未因此變得積極起來,卻也沒有變得疏懶,有一點更奇怪的是,以往僱主每天都在公司,員工覺得是一種支持,現在新主管同樣每天都在公司,員工卻覺得是一種監視。半年下來,員工的笑聲減少了,離職的意欲強了,工作的表現卻未見滑落。朋友對於自己的感覺也不甚了了,他感到公司的氣氛很差,卻看到每一個人都繼續努力工作。
由於新主管曾經表示這些變革是根據組織文化調查的結果而推行的,朋友不禁懷疑,公司原有的勤勞和負責文化有何不妥?而新的組織文化又會起到什麼作用?員工一貫的主動性為什麼不能和現有的規條和目標融合?兩者不是都有利於加強公司的運作和業績嗎?
組織文化難以改變
朋友不是修讀管理學出身的,也不熟悉管理學課題。聽罷他的表述,我問他可曾聽過「組織氣候」(organizational climate)這個名詞,是否知道「組織氣候」和「組織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的分別。他表示沒有聽過, 並很想多認識這兩個課題。
簡單來説,「組織氣候」是指員工對組織內部環境包括制度、程序和管理等的共同感知,例如員工覺得組織的規條嚴格嗎?組織的制度合理嗎?組織的領導處事公平嗎?員工個別的感知,積累成集體的感知,就變成組織的氣候(亦即朋友所説的公司氣氛),是影響員工士氣和績效表現的重要因素。
「組織文化」則是指員工就組織的運作和期望所共享的信念、價值觀和相關的假定,並因而構成的行為規範(亦即新主管嘗試透過問卷調查去了解的公司特質),例如組織一般如何解決問題和處理危機?為什麼某些行為在組織内會得到表揚,而某些則不會被接受?
驟眼看來,兩者很相似,故容易被混為一談,可是組織氣候的存在是屬於表面層次的,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客觀組織條件所影響的,組織文化的存在則是較深層次的,並往往是透過成員共同學習的經驗發展出來的;要改變組織氣候容易,可着眼於改變組織制度、規條或管治手法,要改變組織文化則很難,因牽涉員工思想和價值觀的改變,並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事實上,不少名為組織文化調查的活動,都把焦點放在組織氣候上,所得出的結果,若被用來評價和改造組織文化,就會有所偏差。
朋友公司的情況,令我想起這兩個課題,主要是因為我懷疑新主管把焦點放在組織氣候上。新主管似乎沒有意識到眼前的員工都是勤勞和盡責的員工,他們内化了公司對他們的信任和倚重,所以做起事來從不計較多付出一點額外的努力和時間。新規條和績效目標卻令他們誤會公司對他們不信任,儘管在新規條和績效目標下,員工看似沒有什麼物質上的損失,卻帶來了不愉快的組織氣候。新主管整天待在公司裏,為他們帶來的是一種約束,令他們有整天被監視的感覺,這亦是導致他們不開心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受到公司原有文化的影響,骨子裏是努力和盡責的,所以在行為上仍能一如既往地保持表現。
當然,由於手上的資料有限,這些都是我的揣測而已,要真正知道朋友公司的情況和員工不快的原因,最好還是向當事人作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