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世界

多了接納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們看世界的視角,確實與我們不同,不用勉強,跟我們成人一樣。

今天,下雨,在走廊上,我看見四個小男生在打羽球。操場上,還有兩個孩子舉着雨傘在玩水氹。走廊外,兩個孩子用手接着滴下來的水,他們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沒有因為雨天,而打消玩樂的興致。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今年暑假,我參加了第30屆教育世界博覽會的開幕演講,主題是「兩個世界」,作者是我的偶像黃武雄,演講是我的好朋友阿淦(陳振淦)。

學校的任務有三

黃武雄,台大數學系教授,四一零教改大遊行發起人,《學校在窗外》和《童年與解放》的作者。為了創辦自然學校,我們不停地汲收有關另類教育的知識,閱讀不同書籍,其中《童年與解放》和《學校在窗外》,是我最喜歡的兩本書。黃武雄認為學校的任務有三,分別是打開經驗世界、培養抽象能力及讓孩子時間留白,我是非常認同,並且放進自校的實踐中。

短講另一處吸引我的,是阿淦磁性的朗讀風格,至今仍然在腦中回想起那一字一句的發音,好聽極了。阿淦是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創會理事,曾是全人中學副校長,當年我在全人中學考察,就是由阿淦協助的了。雖然吸引,但要懂得其中道理,還得消化了一些時間。黃武雄認為孩子由第一個「人與事爭」的世界,成長把孩童無可避免地帶到第二世界的「人與人爭」。初初聽到,有一種明白與不明白的迷糊感。

後來,有朋友分享帶孩子學習溜冰的發現時,我連接到兩個世界的演講,終於明白的快感由然而生。嘗試開放的朋友,帶孩子上溜冰課時,孩子必然會花時間研究冰,玩冰,而沒有好好學習溜冰,他疑惑要不要讓孩子繼續這個玩冰遊戲。疑惑是來自其他家長的反應,一般家長是要求孩子用盡所有時間去跟隨教練的指示學習,玩冰這玩兒,無聊又無用。另一原因,是認為孩子這樣子玩,學到嘢嗎?

孩子和成人學習方式差別大

當在想「學到嘢嗎」時,我們便是以第二世界的方式思考了。我發現孩子學習的方式,是和我們成人的學習方式,有很大的差別。好像我今天在操場看見孩子玩樂的情景一樣,孩子以遊戲的方式學習,他們以觀察、模仿、試誤、體驗等方式,他們不是以有用與無用,來決定是否學習,對孩子來說,有趣好玩才是持續學習的動力,甚至不是以學習為目的,快樂才是目的,學唔學到野?對孩子來說,並不重要。所以孩子喜歡玩的,在成人眼中,大多數都是無用的東西,對未來是沒有用的。成人多數用將來有沒有用來決定要不要學,而學習的方式,多是分析、分類、綜合、操練、背誦為主的學習手段。這些都要花時間去理解,而主流學校,教學策略多是背誦和操練為主,這對孩子來說,是沉悶且無趣,學習動機便自然沒有。

黃武雄的第一世界,大概就是描述孩子的學習方式,沒有目的,沒有功利,沒有比較,是單純地想知道、模仿、體驗、觀察、覺知等直覺的思維模式,目的也就是想心快樂。

可是,大多數孩子進入學校教育後,被比較、被排名、被要求、被賞罰等,讓孩子開始感到學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為了老師家長的需要,因此也不再快樂。而學習的方式,變得更抽象化,更難以理解,學習不再是遊戲,變得無聊,一天如此坐在教室裏學習,身體動也動不了,孩子的天賦和學習本能,很快便會消失。為了獲得外界的肯定,討好成人,孩子日漸失去了自我,失去對世界的好奇和熱情。

延緩孩子進入第二世界的時間

不過,黃武雄認為孩子長大後,還是無可避免要進入第二世界,隨着文明的發展,孩子的學習必然會進入學校,成長亦讓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與日俱增,重點是延緩孩子進入第二世界的時間。讓孩子保有第一世界的價值觀,保有對世界好奇的想法,保有對了解真實世界的熱情。

這演講讓我對學習,對知識有了不同的想法。現代社會着重抽象知識的訓練,學習以學校為主,大學要以一套科學觀的方式,來生產知識。然而,學校未廣泛之前,孩子是聽故事、親身體驗為主。舊時代的農夫,能用腳來感知泥土的溫度,他們觀察天象的方式,多是靠觀察及經驗,不是那麼數據化,往往沒有科學根據。

我回想我媽媽教人做茶果,她教學的方法是做給你看,麵粉要多少份量?她都是說了算,從不用磅的,即是她沒有食譜的,這比較似是心法。要學會,便得常常做,在錯誤中學習。反之,電視上教煮菜的節目,都一定有分量,有食譜,好處是能推傳,食物素質有一定的保障,這比較似是技法。哪一種比較好?其實是沒有好或不好,我想,最好是心法和技法兼備。

兩個世界給我的啟示,是孩子多用感觀去體驗學習,多靠遊戲來產生動機,身為老師,把這些元素放進教學設計上。此外,多了接納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們看世界的視角,確實與我們不同,不用勉強,跟我們成人一樣。

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