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半年經濟,數字好壞背後,就是靠9萬6000多億元人民幣的新增貸款支撐,這還未計算支持基建及其他開支的地方政府債務增速。有留意早前中國人民銀行就最新貨幣統計數字召開的媒體發布會的話,重點已不是降準時間及貨幣政策立場,人行着墨較多是利率,尤其是外圍主要央行都會不斷減息的大環境下,內地如何利用外來提供的降息契機,將會是短期內分外值得關注的事情。
內地官方貸款基準利率,四年以來續維持4.35厘水平,三個月期上海同業拆息累積跌約1.5厘同時,市場平均貸款利率其實完全跟不足有關降幅。當然,人行強調頭五個月新發放普惠型中小微企貸款利率按年跌半厘,平均利率6.89厘,五大銀行提供相關貸款利率為4.79厘。明顯地,中小企貸款利率是完全沒有受惠市場利率而向上,而基於五大銀行的中小微企平均利率,較之行業平均低兩厘以上,用任何一個標準衡量,再下調空間是必然,問題是如何降?
內地實際降息幅度將會相當高
不論國務院及人行,均異口同聲強調要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機制。就此,人行早前進一步補充,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是為突顯市場化,既更為反映市場資金需求及成本,並從而更有利疏通貨幣政策向貸款利率的傳導。人行兩個訊息在於:一、承認現時流動性充裕是完全未能充分傳導至貸款利率層面;其次就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不久將來勢將逐步取代現行的基準貸款利率,其中一個形式就是將兩者合併。
人行多次強調,最有代表性市場利率只有兩個:包括DR007七天回購利率,及GC,亦即交易所債券回購利率。截至6月底,兩者利率分別為2.5厘及3.3厘左右。言下之意,當局強調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就是兩個主要指標利率可能是兩個利率的中位數左右。
因此,一旦人行要求銀行大部分貸款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作基準,甚至以此全面取代現時4.35厘基準貸款利率,內地實際降息幅度將會是相當高。
肯定,銀行在潛在利率改革下,利息收入勢受影響。對銀行來說,更大問題在監管要求、資本規限、以至貸存比率等制肘。基於提升中小企貸款幾乎是硬性要求,相關貸款利率要繼續下調,但借款人風險未有一同下降下,內銀作為服務國家機構,從股價層面而言,注定無運行。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