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監管機構的矛盾與困局

肖鋼當年烏紗不保,早已說明內地市場的既有矛盾與困局,監管部門、不管是證券監管機構、銀行或保險,要推動市場及監管市場功能同時兼備。

對於內地財金官員來說,當上證監會主席是否已不期然走上掛冠之路,注定很快希望而來、失望而去?自尚福林、郭樹清等之後,沒有一位中證監主席不是黯然離職。但相比肖鋼仍未有安排,劉士余被平調至一個毫不重要的全國供銷合作社任職,畢竟都有官職。既然掌管中證監功績難求,現在閒職輕鬆,對劉氏來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某程度上算是一個打賞及解脫吧。

除能力及稱職與否,肖、劉二人在中證監上任前後情況至少帶出3個極需正視問題:一、內地證券市場規模已發展至難以高度掌控而又能控制自如的階段,更何況兩人相比多名前任,官階份量及經驗都未必夠撐;二、怎樣才能稱得上好的中證監或市場監管部門管理層?急需要重新界定;三、市場改革並不等於市場走勢即時向上,而要改革就要有心理準備有代價。

內地證監會主席難為

說得白一點,若內地仍然糾纏於以股市表現、指數水平的高與低去衡量監管部門表現,新上任的易會滿在兩至三年內篤定再要步肖、劉二人後塵。肖鋼當年烏紗不保,早已說明內地市場的既有矛盾與困局,監管部門、不管是證券監管機構、銀行或保險,要推動市場及監管市場功能同時兼備。更甚是,在提升市場素質命題上,管理層定義的提升就是要上升。正正因為股市表現才是監管機構表現好與壞的衡量,單以去年為例,外資持續流入A股、幾個主要國際指數亦終於加入中國股票,A股全年仍要跌兩成半,功不抵過,劉士余當然難辭其咎吧。

相比肖鋼,劉士余談不上有視野及果斷。作為旁觀者,劉氏予市場印象是緊守中央大前提,一切維穩為重,以穩定壓倒一切。可是求短期市場安穩卻累了他,早年已存在的股票質押問題從來未有解決、而發揮股市作為更主要集資功能平台,到頭來因為市況而拖拉。劉士余是忠誠聽命、但欠缺認識及能力的證券財金官員,他一度義無反顧推CDR已徹底暴露,整件事顯示他對預託證券市場運作及當中涉及的資本帳問題未有好好認識。劉氏在穩市場前提下,對內地股市存有不必要高估,任內的兩年多以來,中港股市互聯互通其實沒更新、更多發展,其離任對香港可能是好事。現在到易會滿,他能否成功,前提不是科創板推出,而是要視乎領導人對強監管、提升市場素質決心有多少。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