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內容摘自蔣小馨、唐曄合著《唐翔千傳》,主要講述香港商界鉅子實業興國的成功之路。
風水寶地嚴家橋
在無錫東大門外,坐落着一個古鎮名叫嚴家橋。相傳六、七百年前有一個嚴姓大戶人家,沿着彎彎曲曲的永興河坐船到這兒,見四周河網如織,綠蔭蟬唱,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就上岸把家安了下來。當時由於大河阻隔,東西兩岸來來去去很不方便,嚴氏就在河上造了一座橋。小橋建成以後,此處成了水路交通交叉地,人們便紛紛遷移過來依水而居,形成了人丁興旺的江南小鎮。為感謝嚴氏建橋,當地百姓以嚴姓作為橋名,繼而又將橋名演變為地名。「嚴家橋」三字便由此而來。
時光荏苒,數百年後嚴家橋迎來了一個新的家族。
清咸豐十年(1860年),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踏上了這片土地。此人姓唐,名懋勳,號景溪,祖籍常州武進。唐懋勳是個商人,經營着無錫著名的四大布莊之一──唐時長布莊。唐懋勳一生奉行和氣生財的理念,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顧客,他都笑臉相迎,真誠相待,因此大家都親熱地喊他為「唐佬佬」。那天,為逃避太平軍起義引發的戰亂,唐懋勳拖兒帶女,一路顛簸着逃到了嚴家橋。站在永興河邊,他被眼前這座小鎮迷住了。這裏家家枕河而居,戶戶門前垂柳,河岸相依,小橋流水,四鄉殷實,商貿繁華。他以商人特有的眼光發現,嚴家橋是一塊風水寶地:這裏地理位置可進可退,既不顯眼又不閉塞,既有人氣又不喧囂,很有點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想到這兒,他不知不覺地讚歎道:「是個好地方!」
唐懋勳決定把家安在嚴家橋。
五世其昌 紡織世家
唐懋勳租下了五間平房,並以十多串銅錢盤下了雙板橋堍一家瀕臨倒閉的布莊,掛出了「春源布莊」的招牌。他坐中經營,兩個兒子唐子良、唐竹山走南闖北到產銷地「坐莊」收花,然後以棉花換棉紗,再以棉紗換棉布,收回棉布後將其銷往蘇錫常、杭嘉湖以及安徽、山東、天津等地。這種花、紗、布交叉銷售的商業模式,不但給春源布莊帶來了豐厚利潤,而且吸引了嚴家橋周邊的農民以及原先與唐懋勳有生意往來的外地客商,他們紛紛慕名來到春源布莊換紗換布。春源布莊生意蒸蒸日上,南來北往的客商川流不息。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土地、房產歷來被看作是創業的根本,是可以傳子傳孫的基業。唐懋勳也沒有跳出這種思維模式,為在當地立腳扎根,他到嚴家橋不久就把原先租賃的房屋買了下來;看到太平天國起義後本地人口銳減、地價大跌,他又趁此機會大量買進土地;接着,又進一步在住宅四周收購房屋,建立唐氏宅院。沒幾年工夫,他就在嚴家橋置田六千多畝,還大興土木把舊屋翻建成唐氏倉廳,一部分地方用來囤積糧食,一部分地方用作家人住宅。唐家父子除經營布莊外,還開出了德仁興繭行,建造了同濟棧房,辦起了同興木行,開設了同濟典當。多樣化的經營使唐懋勳集土地租金、商業利潤和資本收益於一身,成為嚴家橋地區首富,四鄰八鄉都唯其馬首是瞻。
光緒初年,唐懋勳重新回到無錫城裏經營布莊,成為當地有名的商紳。
江山代有才人出,唐氏祖業後經培字輩、鎮字輩、源字輩、千字輩、年字輩五代,終於躋身中國商界四大家族之一。
祖輩創業 經營有道
當唐懋勳在商場上長袖善舞的時候,他的孫子唐殿鎮(字驤廷)漸漸地長大了。
唐驤廷本性聰穎,雖然也曾念過私塾,熟讀四書五經,但他對秀才、舉人這一條仕途沒什麼興趣,反倒是因為在春源布莊這樣的商業環境裏長大,從小玩的都是開店賣東西之類的遊戲,令他對做生意情有獨鍾,祖父唐懋勳的經營之道,他一點一滴看在眼裏記在心裏。18歲時,他從母親處拿了2,000元,離開嚴家橋單槍匹馬闖蕩無錫城。在那裏,他遇到了幼年時的玩伴程敬堂,兩人談得十分投機,遂攜手合作在城中北大街開設了九餘綢布莊。由於綢布莊地處無錫最繁華地段,且經營上講求信譽,待客和氣,服務周到,所以生意興隆,名噪一時。清末民初,九餘綢布莊已成為無錫最大的綢布莊之一。
1916年,唐驤廷、程敬堂通過集資接盤一家布廠,將其擴建後改名為麗華織布廠。唐驤廷知道,織布比紡紗賺得多,印染又比織布賺得更多,利潤能超過織布幾十倍。為此,他在先期創業成功的激勵下,於1922年創辦了麗新廠,增加了印染等多種業務,並在無錫、上海兩地生產,成為當時全國獨一無二的紡織印染配套齊全的全能廠。1930年代,麗新職工已近3,000人,日產細紗40件、坯布2,000多匹,每年盈利100多萬元。
麗新創辦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外商紛紛進入中國,城裏鄉下鋪天蓋地都是洋貨。由於採用機器生產,洋布不但產量高,而且成本低,因而價格上具有優勢,幾乎壟斷了整個中國市場。而麗新建廠之初,設備極為簡陋,產品的產量與質量都無法與洋貨匹敵。面對洋貨非同尋常的競爭力,唐驤廷知難而進,不惜以全部廠房和自有家產作抵押,借款擴充資本,從國外引進大批先進設備。唐驤廷心裏明白:中國人倘能仿製洋布,根本無須顧慮沒有銷路,而且一定有厚利可圖。事實也證明他確有先見之明,比如他引進的立脫精梳機,因為可以紡製高檔紗或冷門紗,所以用這種紗織成的府綢、麻紗,以及染印的各色花布,很快成為市場上的緊俏商品。
為了同洋貨競爭,唐驤廷一方面積極羅致人才,不斷招聘大學畢業生及其他高級技術人員,甚至重金聘請英國工程師湯麥斯來廠主持漂染部;另一方面,他派出廠裏的工務主任唐君遠去日本大阪的工廠參觀,學習燈芯絨製造技術,了解整個生產流程。
唐驤廷對市場信息也十分重視。因此,麗新能根據市場需要,及時提供各種新的花色品種。在供銷方面,麗新也很靈活,為了招徠顧客設立了郵購部,並以不收郵運費作為賣點,讓利於客戶,給人以物美價廉的感覺。麗新還有一項規定,如果有哪一家商號於年前預付貨款,第二年交貨時可以享受「漲價不漲,降價照退」的優惠。這一招使麗新收到了大量預付款,繼而用於資金周轉,增強了麗新的競爭實力。
就在麗新廠辦得紅紅火火的時候,唐驤廷的兒子唐君遠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設想,結果使祖輩開創的基業轉入新一代手中。
!doctype>圖書簡介
書名:唐翔千傳
作者:蔣小馨、唐曄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