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義:中日關係發展仍可擴大 但不會取代日美關係

日本人在各個領域已經跟中國建立了密集的人脈網絡,在未來幾十年這一網絡似乎還會擴大。

1993年中國經濟規模開始超過日本,中國轉變為亞洲的主導力量,中日關係變得非常緊張。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看上去已開始趕超美國,因為中國的高科技、軍事力量和國際影響力在未來可能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中美關係也變得更加緊張。

比起美國人,日本對中國成為亞洲主導強權的轉變要準備得更充分。在日本人的歷史記憶中,還存在那個主導亞洲的高度自信的文明(指中國),其官員是如何對待日本人的。幾百年來,日本與中國有更深的文化聯繫,書寫文字這個共有文化使中國人和日本人可以有比美國人和中國人更廣泛和深入的交流。更多的日本人在中國生活過,學會了如何和中國人相處。自從1870年代中日在朝鮮發生衝突以來,日本人已經習慣了與中國之間緊張的關係。更何況,日本與中國之間曾經歷過太多困難,所以不會有美國人在1972年尼克森訪華以來處理中國事務時表現出的幼稚的樂觀態度。

日企多投資與中國長期合作關係

對於中國試圖追趕更現代的工業國家時表現出的經濟民族主義,日本有更深入的理解。誠然,日本和中國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方式不同。二戰後,已經擁有強大工業基礎的日本試圖將軍事技術商業化,並為幼稚產業加入國際市場的競爭做準備,同時透過建立無關稅壁壘來增加外國在日本設立工廠的難度。1978年,中國突然實行改革開放之時,其工業水準與國際水準相比差距是如此巨大,中國因此允許外國公司以共享技術為條件進入中國巨大的市場、設立工廠。中國預期,當他們的工業水平趕上來後,中國公司就可以開始取代外企。當中國公司變強、需要盡力減少外企時,日本人沒有像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人那麼驚訝。日本公司在中國社會有更深的根基,有更長遠的眼光。他們對短期利潤興趣不大,對共享最寶貴的核心技術更加警惕,更多投資在與中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上。

日本不能冀望與中國發展高層次軍事合作,但他們能擴大彼此間的對話以減少衝突的風險,可以在處理自然災害和執行維和任務等方面加強合作。日本人在各個領域已經跟中國建立了密集的人脈網絡,在未來幾十年這一網絡似乎還會擴大。

日本與美國軍事合作意願非常堅定

面對一個強大的中國,日本人有充分的理由維持與美國的聯繫。日美關係從二戰結束後開始發展,這70年來變得更堅實、更深入。日美兩國在各個領域都有緊密關係,包括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美國人和日本人相處份外自在,可以公開交換想法,陳述意見。儘管一部分中國人有興趣擴大發展與日本的關係,但日本脫離美日軍事同盟對中國不利,因為日本一旦獨立,就會發展更強大的軍隊,也可能發展核武器自保。中國人還沒有抹去日本人是軍國主義侵略者的印象,他們相信美日同盟仍然可以拴住日本。日本戰略家注意到,中國的經濟總量很快將會是日本的幾倍,中國的軍事投資之多也是日本不能相比的,日本的兵源也無法和中國匹敵,因為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因此,日本與美軍合作的意願非常堅定。雖然日本已經準備好與中國加強合作,但他們從1945年以來就與美國軍隊及政府合作。比起專制的、對日本表達了那麼多敵意的中國政府,日本人覺得與美國合作更放心。

不過,美國維持全球秩序的作用在降低,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地位正在上升,而中日兩國的關係也日趨穩定,這些都為兩國在地區和全球事務上加強合作提供了新的基礎。中日已經開始討論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展開合作,他們也已經在「一帶一路」的建築項目中開始合作。美國一度向日本施壓,要求其不要加入AIIB(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日本當時對美國的要求有過妥協,但現在他們已經與AIIB合作,為各種亞洲項目提供資金。因為日本人與AIIB行長金立群相熟,因此中國和日本有了很好的渠道與AIIB合作。金立群曾出任日本主導的「亞洲發展銀行」副行長,是一位有世界眼光的國際人士。他多年來與日本、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官員都維持着良好的關係。中日關係本來就非常緊密,在未來幾十年還有擴大的餘地。然而,雙方一直深受1870年代以來的歷史問題的困擾,中日關係也無法消解自1945年以來所發展出的日美之間極深的正面合作關係。

新書介紹

書名:《中國與日本:傅高義的歷史思索》(China and Japan: Facing History

作者:傅高義(Ezra F. Vogel)

出版商: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