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碼只宜作跨境證明

林健鋒和何君堯提議政府應要求市民取得健康碼才可進出公共場所。健康碼用於跨境人士是有用的,但一旦用作本地市民的通行證,筆者相信政府需要每天檢驗市民,才可做到這兩位建制派人士所希望的效果。

最近兩星期,筆者發現多位建制人士公開支持特區政府推出「港版健康碼」。例如,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認為,健康碼計劃可以發揮更大抗疫作用,建議規定市民須持有健康碼才可進入商場、食肆和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另一位建制人士何君堯也召開記者會,表示政府應盡快實行強制性全民檢測,並配合兩星期的禁足令及推行健康碼,來讓市民出入公共場所。

當市民聽到林健鋒和何君堯提出以上的抗疫方法,尤其是市民必須持有健康碼才可進出公共場所,相信都會感到擔憂,因為採用強制性全民檢測只會產生大量社會爭議,特別是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非常低,在這環境下推行全民檢測,簡直是自找麻煩。

筆者也討論過全民檢測的效力必須配以禁足令,這才可得到較理想的結果。然而全民檢測的目的是圍堵染病或隱形病者,如果香港突然出現每天數以千宗的新增確診病例和有很多源頭未明的病例,採用全民檢測並配以禁足令是適合的。因為當疫情變得非常嚴重,唯一方法可盡快找出感染人士便是全民檢測。然而,這強力抗疫方法涉及極高成本和仍未能保證所有市民被檢驗後,香港便可成為「免疫港」。原因是檢測結果只是檢查當時市民有沒有染上傳染病,但完成檢測後,市民仍可在公眾地方或家中從家人裏得到這傳染病,即是持有健康碼的人也可以是播毒人士。

實施全民檢測和禁足令是一個高成本措施

實施全民檢測和禁足令是一個高成本措施,首先,檢測750萬香港市民,涉及多少費用?筆者相信費用肯定不會低,再者,要市民留在家中,盡量避免上街,這變相將兩星期的經濟活動大幅減低。究竟這方面涉及幾多GDP的損失?大家不妨細想。

最後,健康碼的最可取之處是優化市民出入境時的防疫能力,因為要恢復正常的跨境人流交往,港府可要求出入境人士提供一張在48小時內已接受檢測的健康碼,證明離境的港人非染病人士。誠然準備離港的市民在檢測後仍要保護自己,免受感染這才可令健康碼發揮效用。同樣道理,入境人士也要持有類似健康碼的文件才可進入香港,在未有疫苗或高效力的治療法之前,這種健康文件是一個權宜之法。

至於林健鋒和何君堯提議政府應要求市民取得健康碼才可進出公共場所,這個提議可以說是超無腦,因為健康碼用於跨境人士是有用的,但一旦用作本地市民的通行證,筆者相信政府需要每天檢驗市民,才可做到這兩位建制派人士所希望的效果。不過,這是否可如此運作?大家心知肚明。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