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2018年已過立秋,感受頗深的,是社會差不多每周都發生輕生個案,甚至虐殺家人,令人悲嘆。假若事發前一刻,當事人可以停一停,讓內心平靜下來,為自己留一點空間,也許,事情便不會演變至不能挽救的地步。
同樣想法,兩年前把我們幾位希望為社會推動正念(Mindfulness)和靜坐(Meditation)的朋友聚在一起。當時,像年初以來一樣,不少學生自殺,團隊其中一人接受訪問,分享經驗時提到,曾練習靜坐的同學較不易選擇輕生,國際研究亦愈來愈肯定靜坐對身心靈的好處。同學的壓力,部分來自家長老師,他們的壓力又部分源於社會可能扭曲的價值觀。故我們認為,要從本源解決問題,務須簡易及不帶宗教色彩,向全體公眾推廣正念與靜坐,當社會價值觀回復平衡,不少問題將迎刃而解。
好好關心自己
兩年來,小小團隊開過多次會議,最後敲定發起以微笑作標記及「停一停 心呼吸」(Let Our Heart Breathe)為口號的運動,並於上月小規模啟動。首階段先建立大眾的好奇心,初步介紹運動內容,主要透過社交媒體和日常生活會擦身而過的事物,如八達通卡貼紙、汽車的擋風玻璃貼等,大家可能已在馬路上看到少數車輛後窗的小型標貼,以醒目白色字體提醒我們微笑和「心呼吸」。往後再逐步深入,教導正念和靜坐方法及要留意的地方,並推展與各界合作,願意多了解的朋友,歡迎瀏覽http://www.facebook.com/PauseBreatheHK/,或在Facebook與我聯繫。
日常生活中,不論年齡性別和職業背景,我們少不免會不開心、發脾氣、感到壓力、想做儍事,面對一些不必要的煩躁時刻,如跑到車站時巴士剛好開出、港鐵列車到站卻擠不進去、開車時前面司機故意刁難、下雨天擔了遮仍被途人弄濕、家人朋友在不適當時講些傷人說話、無故被老闆顧客同事訓斥等,樁樁都可讓我們心跳加速、怒火中燒,甚至言語相譏、破口大罵……這時候,「停一停 心呼吸」,就是要提醒我們覺察自己的情緒起伏,用心感受呼吸,不讓負面情緒蔓延,由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重新掌控自己的生命和生活。
單純「深」呼吸,乃肺部運動;真正「心」呼吸,則是一份靜止,透過觀察呼吸,與自己相處、對話,留意身體感覺、情緒和想法,好好去關心自己一趟。哪怕只是每天抽出3分鐘,為自己「心呼吸」一次,慢慢我們會發覺,心跳像較輕緩、不易失控;情緒像較平和、不易激動;想法像較正面、不總往負面壞處想。那時候,臉上自然常帶微笑,當被問及為何事而樂,我們心裏明白,內心已回歸寧靜,自己擁有決定快樂的自由,不再被瑣事煩惱牽着鼻子走,變得更喜悅、祥和、自在。
在人海中讓心呼吸
剛開始接觸靜坐,大家或會疑惑,香港鬧市如何容得下安靜,固然,我們無法因自己要「停一停 心呼吸」讓噪音停頓,但心靈會聽從我們呼喚,條件是要與其真心對話。欲平靜下來,首要是接納外部世界的嘈雜、內在心緒的躁動、煩惱妄念的串流;要體驗寧靜,重點在不排斥喧鬧,因此不論在巴士上、港鐵裏、人群中,也不管是站或坐着,隨時都可以「心呼吸」!
本地一所讓學生靜坐的中學,老師總結其有助提高學生專注力,學習效率因而提升,師生都很有得着。藉觀察呼吸,同學以行動修習正念,如正念步行、正念飲食等,放下平日的一心幾用,專注每段時間內只做好一件事,感受靜心帶來的平和舒泰。
上月成功脫險的泰國少年足球隊,被困時正是獲益於教練所教的正念與靜坐。此外,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也剛設立靜觀室,為「心之校園」建設的一部分,讓同學小小年紀已有機會學習靜坐。
這份學習,正呼應儒家經典《大學》裏「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對人生的提醒。定能生慧,當我們更多主動地叫自己知止「停一停」、以「心呼吸」平靜心緒,智慧自然漸長。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