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搞到天怒人怨,不少商界人士被修例嚇到有得震冇得瞓,而且更擔憂外資會因此撤離香港,令這個金融中心一鋪清袋。至於小市民則認為林鄭根本沒有聆聽大眾的意見,反而利用建制派在立法會佔過半議席的優勢,實行霸王硬上弓。
從特區政府開始推銷《逃犯條例》修訂至今,其手法可以形容為難睇和拙劣。首先,修訂《逃犯條例》涉及廣泛層面,但政府只給予20天諮詢期,根本不能反映修例的重要性。如果比較由民政事務局於上年3月推出為期六個月的「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政策檢討」的諮詢,今次《逃犯條例》修訂的20天諮詢期簡直是兒戲,令人感到林鄭和高官早已有決定,修例事在必行,蟻民的意見不需理會。
衝擊香港經濟信心
再者,林鄭政府在與商界商討如何修訂《逃犯條例》,已先後作出兩次讓步,第一次是將原先考慮的46項罪行減至37項。第二次是由香港總商會提出提高移交門檻至七年,較特區政府原先倡議的三年多出四年。
最後,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已達到遍地開花的階段,從本地報章報道,現時已有超過300間本港和海外的大專、中小學的師生和校友發起聯署要求撤回修例。筆者從沒有看見教師和學生對一條法案修訂有如此大反應,如果要深究原因,林鄭肯定是這場修例鬧劇的罪魁禍首。如果特首是先知先覺,能夠做足公眾諮詢和向不同持份者解釋修例的背後意義,而不是以陳同佳案作為藉口來盡快通過《逃犯條例》修訂,事情未必發展至此。反觀,保安局竟然要等到本周四才推出《修例建議小冊子》,較修例的公眾諮詢遲了接近三個月,這情況已清楚顯示林鄭政府完全沒有做好份內事。如果不是特首好大喜功和目空一切,這場政治show也不會變為國際笑話,而香港也不會無晒face,最後還要阿爺和中聯辦出手打救林鄭,這種有勇無謀的政客,真是難成大器。
筆者在過去幾周與不少朋友討論林鄭突然提出修訂《逃犯條例》的原因,大家真是摸不着頭腦,為何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的情況下做出如此衝擊經濟信心的行動呢?在中美貿易戰下,香港作為國家對外的金融中心是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尤其是西方國家仍然希望透過香港打入中國市場。此外,國家金融體系對外持續開放是國策,在這環境下,香港的獨特地位便是東西方國家的「和平區」,現有的香港法制也被西方國家視為進入內地的「定心丸」,如果搞垮香港,對任何人也沒有好處。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