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愈演愈烈,至今仍無休止跡象。儘管俄羅斯與烏克蘭軍事實力懸殊,但在美國推波助瀾,大力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之下,局勢不斷升溫。歐盟亦跟隨美國積極地參與制裁俄羅斯。然而筆者估計,無論俄烏雙方在這場戰爭中誰勝誰負,結果歐盟都將會是大輸家,因此歐盟經過了大半年的糾纏,是時候就其對俄的戰略部署「停一停、諗一諗」,重新評估它的利弊。
歐盟對俄戰略需「停一停諗一諗」
假設俄羅斯最終慘遭滑鐵盧的話,烏克蘭便能夠如願以償成為北約的一分子,並且從俄羅斯手中重奪克里米亞半島。不過這些成果在俄羅斯敗北之後,其實意義不大,因為俄方將已是戰敗國,完全失去其國際影響力,對美國和北約將會毫無威脅。歐盟國家大部分都是北約成員,因此表面看來,俄國之敗對歐盟是有利的,但現實可能未必如此簡單。
自蘇聯解體以來,美國對俄一直虎視眈眈,並不停監視它的軍事、經濟等活動和發展。在東面,美國的跨大西洋長臂監控工作多年來都依賴北約和歐盟。正因如此,烏克蘭若加入北約,變相是在俄羅斯西南邊設置一個美國監察站,對俄國無疑會構成軍事安全風險,因此俄方極力反對烏方的申請,更不惜發動戰爭,力保國家安全。此舉是可以理解,不過這事件卻給予美國機會大肆借題發揮。一旦俄羅斯失去威脅性,歐盟對美國的跨大西洋戰略便沒有利用價值,到時不排除美國會肆無忌憚地衝擊歐盟,讓歐洲經濟進一步下滑,最終歐盟將步前蘇聯後塵,解體收場。因此,唇亡齒寒,在俄烏問題上歐盟必須三思。
反過來,若然俄羅斯戰勝的話,歐盟便要為它們對俄制裁的行為付出嚴重代價。俄烏戰爭期間,美國和歐盟在多方面都向俄羅斯施加壓力,軍火援助烏克蘭不在話下,再加上阻止歐盟企業對俄營商、封鎖在歐洲內俄企的生意、施壓禁止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運作等,無所不用其極。在這些困境之下,俄羅斯與中國加緊商業合作,戰爭之後,中俄甚至金磚五國(BRICS,即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將會凝聚成為另一抗衡美國的國際經濟圈。所謂「冤有頭債有主」,到時俄羅斯必然會還以顏色,抵制歐盟。而「大難臨頭各自飛」,歐盟屆時欲要求美國支援,唯在美國內部經濟持續不明朗的大前提之下,恐怕歐盟的要求將難以實現。所以,歐盟將會被徹底邊緣化,叫天不應叫地不聞。
俄烏打和 對歐盟傷害最小
俄烏戰爭另一個可能出現的結局是打和,主要的原因是若戰爭持續拉鋸,美國最終會失去耐性。持久戰正是俄羅斯刻意採用的戰略,目的是逐步消耗敵人的各方資源。有見及此,美國必然會再三計算。長遠而言,特別是踏入寒冬時,烏克蘭反抗能力便會銳減,難免需要更多支援;唯長貧難顧,而且鑑於國內問題不絕,美國可能未必會無止境地向烏克蘭提供軍事和經濟支援,以防國家重蹈覆轍,陷入例如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等泥沼,難以脫身。因此,雖然戰爭是和局收場,歐盟在持久戰的拖累之下,資源盡耗,支持烏克蘭最終換來的,只是極度疲弱的經濟。而與此同時,面對金磚五國及美國,歐盟兩邊不是人,求救無門。
總言之,無論獲得美國撐腰的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戰勝或落敗,歐盟都將會是大輸家。筆者認為,打和對歐盟而言是傷害最小的結局。就此,歐盟必須盡早游說美國勒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離場,這樣俄烏戰爭才會慢慢地無疾而終,和局收場。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