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類老爸?

「別忘了我很快就會長大,對你來說,和我一起成長是很不容易的事,但請你嘗試一下……」不想再冗述爸爸要參與家庭教育,小朋友才會更聰明的教育理論。先來看這些爸爸們怎麼做的?
「別忘了我很快就會長大,對你來說,和我一起成長是很不容易的事,但請你嘗試一下……」不想再冗述爸爸要參與家庭教育,小朋友才會更聰明的教育理論。先來看這些爸爸們怎麼做的?
 
撰文:周延(鳳凰衛視高級記者)
 

日本虎爸

 
四歲的山口小朋友,是中日混血。他是中國媽媽和日本爸爸的寶貝兒子。媽媽在日本一家銀行駐香港的機構工作,爸爸為內地一家對日貿易公司做法律顧問。
 
山口一家生活在香港的一個國際化小區裏,周圍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家庭,有點兒小聯合國的味道。但山口家的教育卻與眾不同。
 
山口家規之一:香港的夏天烈日炎炎,山口家不開冷氣,因為山口先生堅持認為,孩子應該盡量接觸自然環境。
 
山口家規之二:從家到幼兒園兩站地鐵站的距離,他每天牽着兒子步行上學,不搭交通工具。兒子走不動了,他就拖着兒子慢慢走。熱痱子爬到山口小朋友的身上,從上海來探親的外婆,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山口先生始終堅持我行我素。
 
山口家規之三:晚上在家,兒子不能看電視,不玩手機,不玩平板計算機,在孩子面前,山口先生自己就把手機放在一邊,有工作的時候,就到門外去聽電話。媽媽有時候忍不住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山口先生會提醒媽媽,要以身作則。
 
山口家規之四:不吃完飯,不能離開餐桌去玩。離開餐桌去玩一會,再想回來吃飯,不會再給飯吃。
 
四大家規,山口先生也許給大家的印象是鐵面無情。但鐵漢也有柔情的一面,他從日本帶了不少醬料,經常下廚為孩子做美食。關東煮,酸奶蛋糕都是他的拿手。在不少人看來山口先生的教育理念近乎嚴苛而不近人情,因為日本的教育本來就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教育之一。
 
日本人從小是如何教育孩子?灌輸什麼樣的觀念?讓他們養成自律自制的民族性?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課題。
 
有一本暢銷書名叫《日本媽媽如何教孩子》。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教育方式和特點。書中介紹,相對於歐美的開放自由、中式教育對家庭倫理的重視,日本更注重對孩子進行禮儀、自律、創新、抗挫折教育。
 
日本的教育並不是主張孩子要贏在起跑點,而是要不斷地成長,今天比昨天更棒,明天比今天更獨立,那就是進步。因此日本父母的教育原則,就是對孩子不溺愛,堅持讓孩子鍛煉身體,任何事情都讓孩子自己解決學會獨立,培養孩子堅強、自律的性格。
 

會所爸爸

 
David 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從北京到美國南加州大學讀心理學博士,又從美國到香港工作,他為一家美國公司做諮詢。這還不夠,他有着一份很多父母羨慕的工作待遇,那就是 home office。
 
學的是心理學,是不是能猜透孩子的內心世界呢?
 
在小朋友的教育問題上,David 絕對不是理論派,而是實踐派。白天在家工作,每天黃昏,他都帶着3歲的兒子Troy到會所的兒童樂園。大多數家長一到會所,就把孩​​子扔進這個「保險箱」,自己在旁邊聊天。
 
心理學博士 David 當然知道參與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他每次都帶着小朋友們一起玩,不僅是他的兒子Troy,所有會所小朋友都把David看成大玩伴。
 
David 的故事其實正好說明了西方教育理念中推崇的參與教育。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社會在有關家長參與子女教育的政策上,強調讓家長以監護人、教師助手或義工的身分參與學校事務。
 
不少亞裔家長理解為家庭為本的參與,跟子女一起溫習功課、建立一個有利學習的家居環境、鼓勵子女改進學習表現,以及在家中與孩子商討學習計劃。這些以家庭為本的家長參與,可以說是亞裔家庭的強項。不少西方教育家對亞裔家庭的參與方式提出異議,認為家中參與並不足以推動整個學校教育的提高。
 
參與教育並不是陳詞濫調,只要能參與無論是家中還是學校,在香港,我認為能做到參與教育的父母不少,但David的例子告訴我們,參與並不只是參與學習,參與需要放下身段,以小朋友的思維去思考去傾聽去理解,試着走進他們的世界。
 

另類港爸

 
40歲的香港爸爸黃鎮昌(Marco)帶着3歲女兒小悅到台灣來了一場11天的單車環島之旅,父女二人騎過了花蓮、台東、高雄、桃園,環遊大半個台灣。
 
Marco 的單車要載十多公斤的拖卡,小悅就坐在拖卡裏,一天要騎行最多11小時。小悅坐在拖卡上雖然不用踩踏,但長時間戴頭盔和安全帶,對僅3歲的小悅是不小的挑戰。 「第九天是最辛苦的一天,因為好多上下坡,傍晚快到苗栗時,我停在路邊休息,準備再起程。」
 
女兒突然說:「爸爸累了。」在父女倆相處的過程中,小悅自然而然懂得關心人。 Marco 在facebook上留言說:「One Life! Live It!」人生只有一次,孩子長大了不能重來,不要做留白的爸爸。
 
這是最近廣傳的港爸 Marco 的故事,香港社會瘋狂催谷式的教育環境之下,Marco把小悅帶到一個廣闊的天地。在很多家長還在排隊為子女報名上暑期補習班的時候,在很多家長還在為擠破頭要上名校的時候,在很多家長還在為子女報名準備考各種證書的時候。另類港爸給不少人上了一課。不去看世界,哪會有世界觀?
 
交稿之際,我紅着眼眶看完 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 寫給亡夫 Dave Goldberg 的悼文。這對夫婦在矽谷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們成功兼顧事業與愛情,有兩個孩子。 47歲的 Dave Goldberg 突然離世,Sheryl Sandberg 在悲傷中沉默30天後寫下這篇悼文。 24小時內被點讚57萬次,其中有一段提到父親的角色。
 
她說,「我和一個朋友談到因為 Dave 不在而沒有辦法完成一個需要父親和孩子一起參加的活動。我們一起想了一個如何代替 Dave 角色的計劃。我哭着對他說,可是我想要 Dave。我想要選項 A。他伸出手臂摟着我說選項 A 已經不在了,讓我們把選項B好好用起來吧。Dave 為了紀念你,並且好好養育你的孩子,我承諾我會好好把選項B用起來,哀傷沒有盡頭,愛也沒有盡頭。」
 
原文刊於留學媽媽教養女王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刊登。
 

留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