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性最早是基督教的一個概念,經過宗教改革與歷史的洗禮,逐漸發展出自由、民主而被賦予一種價值訴求,並描述為具有普世性。所謂普世,猶如文化,其實是有地域性的。價值觀從文化中孕育出來,同樣有其地域性。西方與東方的價值觀,自然迥異,因為地域與文化不同。
普世價值淪為西方排除異己的工具
自17世紀海洋時代始,近200年來,西方在近代資本主義和科技的發展中,迅速崛起和強盛,並以武力為後盾,對全球實行文化征服與財富掠奪。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和自由主義價值觀因而逐漸普及,儼然成為全球一體化的普世價值、絕對的真理、最佳的制度。文化的背後,往往代表着政治和經濟的力量。20世紀的大美國主義,在二次大戰後,夾着無與倫比的優勢,把美式民主與文化散播全球,影響深遠。有學者說這是征服全球市場的策略,西方國家宣揚這種普世價值,目的是想摧毀一切異於西方的文化。在推廣自由民主的背後,代表着該國的訴求,配合其國策,也是試圖增加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市場佔有率的必然行徑。這也是在資本主義的擴張下,商人邏輯的產物,從而反映在經濟思維與政治上。
綜觀近代世情,所謂普世價值,實已墮落為西方社會強行推行自己的文化、價值觀的工具。它們把自己置於道德的制高點上,排斥一切異質文化為異端、邪惡、妖魔。弱小者只能逆來順受,無法抗拒(註6)。有一位在國內的傳道者曾如此懺悔:「我的任務,就是每天致力如何使中國人信奉上帝。不管他們原來的文化和信仰。」這儼然是一種不民主、不平等的強權政治與文化。例如美國人對外講普遍,對內講特殊。看看美國人如何反恐:殺外國人可以,但殺美國人則不可的邏輯!
哈佛學者亨廷頓在他的名著《文明的衝突》(註7)中說:「普世主義是西方對抗非西方的意識形態。這裏有三個問題:一、錯誤;二、不道德;三、危險。那是大國的幻想!」美國的911與如臨大敵的反恐,正是天理循環的因果。西方文化強調人權,而中華文化重人倫,那個才是普世價值? 人權是奠基於個人生命的實現,是自我的。而人倫則強調生命的價值,是建立在人與人間的關係上。只有在和諧的基礎上,社會才能安寧,人才能實現自己,人類才能生存發展。儒家的底線倫理與理想普世價值是「禮義廉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孰是孰非?那個才能真正體現出人之為人的普遍價值?
正如在拙文〈易道與歷史規律〉(註8)中所闡述,國運有盛衰。許多中國人把百年來的積弱與貧窮,歸咎於傳統文化,實在是很可悲的!現今的問題是:人們預設了西方普世價值的前提,來批評中華文化,你只會跟着它走,而不會反思、自強。五四運動以後的儒家與學者,設法在中華經典中尋找自由、民主、科學等元素,這是骨子裏的虛弱、文化的自卑感,是緣木求魚。
我們應要思索的是:到底何謂普世?誰的價值?價值的主題何在?自由民主,對西方有價值,對中國不一定有價值。價值是屬於人的,應從人與不同文化的角度看,中華文化特別強調人與禽獸之別,講倫理道德。價值是有正負、有歷史性的。自由、民主、平等、法制等,是有內在矛盾與衝突的。例如:關於投票制度,牽涉着過去、現在、未來三重人群的權利綜合體。今天的投票,只是因應今天人們的感性與理性的抉擇,甚至是政治形勢的產物。但今天的決定卻影響深遠,人們是否應同時考慮、顧及歷史(過去)因素,與後代(未來)的福祉?非只以當時投票那一刻的好惡而決定一切?對香港來說,在拙文〈從民主制度與佔中反思香港未來〉(註9)中已清楚指出現在香港政制的弊病,是社會效率低降與不穩定的根源之一。多年前定出的《基本法》是基於當時參與者的智慧、心態、理解和抉擇,如今時移勢易,國際與內部形勢逆轉,是否仍漠視現在的困境,只懂盲目遵從,因而禍延子孫?若要香港繁榮安定,「一國兩制」50年不變,重新檢視《基本法》,已是刻不容緩的要事,否則,只能面對提早變成「一國一制」或因內耗而衰敗的命運!
切勿淪為盲目的反建制
與西方的民主自由相對,中國的普世價值是和諧與人倫。所謂和諧,就是要在人和的氛圍下,大家共同理性地找一個平衡點。人的分歧,通過禮來約束,實現平衡,以中庸為基礎,執兩用中、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共同尋找最佳方案,爭取雙贏的結果。人們應跳出自由主義的狹隘眼界,重新思考新時代的普世價值。香港人是炎黃子孫,有着中華民族的血緣,儘管我們擁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我們需要的是語言、民族、歷史、文化與價值觀的認同。只要有共通性與認同感,才能和諧相處,共創美好的將來。否則,無法妥協,只會懷着怨憤,甚至仇恨,終生在困苦中掙扎。
今天的香港已然撕裂,年輕人在爭取未來時,究竟有多少人對民主制度與普世價值有深切的思考和認識?他們知不知道究竟在爭取些什麼?要想創建怎樣的未來?若這一切只是像霧又像花的空中樓閣,那就會淪為盲目的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成為社會秩序的破壞者,而不是擁有崇高理想的公民抗命,為改進社會、創造未來而奮鬥。
中庸與和諧只是儒家的思維,重點是人們不應以西方普世價值加在中國人身上,必須尊重別人的文化。他們也不一定是現今最適合香港與中國的普世價值。現今危機四伏的中國,只靠中庸與和諧是無法達成繁榮昌盛、長治久安的理想國。必須要兼容並包,考慮眾多的思維(包括中論理念[註10]、儒道墨佛法、民主自由、馬克思、社會主義等),然後取長補短,創建一個嶄新而又能適應人性、國情與世界形勢的現代治國理念,方能有所突破,而不是倚靠西方的民主自由。中國的崛起,不只靠政治與經濟的實力,而是同時需要有強大而自信的文化做後盾。對這個問題,相信中央、國內的知識分子、智囊和國師們都正在探索中。何謂普世?誰之價值?就是這種探討的其中一份嘗試。
香港同樣有這樣的需要:「在現今的景況下,香港需要怎樣的民主?我們怎樣看待人倫?」。若我們對這次運動的年輕人多點了解,就清楚他們潛意識的核心精神,可能驅使他們陷入反專制和腐敗政權的思維,所以不想做中國人。他們可能不明白,在當前複雜的形勢下,這正是中港矛盾的關鍵所在,若處理不善,任何有着崇高理想的運動,可能都無法達致為香港謀幸福、創建未來的目的,反而是可能推使香港進入一個危險的困境。
註6:曾亦、郭曉東編著,2014,《何謂普世?誰之價值?──當代儒家論普世價值》,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註7:Samuel Huntington, 1998,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註8:彭泓基,〈《易道》與歷史規律〉,灼見名家網站。
註9:彭泓基,〈從民主制度與佔中反思香港未來〉,灼見名家網站。
註10:中論,又名中觀、正觀,是佛家的理論。中即中道,以諸法實相為其意義,遠離一切偏邪。作者將於未來的文章中在詳述此重要觀念,以助理解與管理(包括政治)上的應用。
普世價值與中港矛盾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