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遊一:熊熊聖火古波斯

我只知道伊朗,古名波斯,伊朗未代皇帝巴列維在1973後才正式在國際上改稱波斯為伊朗而已。

伊朗,不論從歷史文化、風景景觀或人文角度去看,都是一個很值得一遊的國家。伊朗,多年以來在美國和歐洲名國聯手的制裁下,得到中國的幫助不少,所以,伊朗人對中國遊客是非常友善的。

今年4月,我去了伊朗11天旅遊。關於伊朗歷史,對我這個工程理科生來說,比較陌生,我只知道伊朗,古名波斯,伊朗未代皇帝巴列維在1973後才正式在國際上改稱波斯為伊朗而已。今次選擇去伊朗,不是因為大陸倡議國際策略性的「一帶一路」而令我對伊朗産生興趣,而是聽了幾個由宗教歷史學者蘇冠强博士主講有關古波斯與聖經關係的講座,我亦響往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提到神祕的明敎和每個男人都會喜歡的小昭。明教,亦即拜火教,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古波斯的國教–瑣羅亞德斯教。

在2015年10月尾,我有機緣和朋友拜訪了在香港銅鑼灣禮頓道101號的善樂施大廈內的瑣羅亞德斯教總壇,見過教壇祭司燃點祭火,之後由祭司帶我們去在跑馬地墳場內瑣羅亞德斯教墓園,懷緬長埋墓園內對香港初期發展有莫大貢獻的印度巴斯人(Parsee),他們的祖宗就是古波斯人。因為古波斯最後被亞拉伯族消滅後,要奉行伊斯蘭教,導致部分不想改變信仰的瑣羅亞德斯教的古波斯人向東流徙,去到印度營商,輾轉到香港發展商業。墓園內有在十九世紀初捐了十五萬港元給香港大學建校的麼地爵士,當年他就在今日的尖沙咀東部的麼地道營商了;也有紀念女兒因癆病死亡而興建療養院的律敦治等名門望族。由於對拜火教有了一點的認識,於是促成了我今次去伊朗的旅遊。

揭開波斯王朝的神秘面紗

在網上查波斯的歷史,很容易被不同的古波斯皇帝名字的中譯混亂了。同一個人的名字,竟有不同的中譯,因為有人取古波斯發音或英文發音譯音去翻譯的原故,還有被廣用的和合本聖經在舊約裏也提到古波斯皇帝的名字,跟坊間的中譯也是不同,再加一世二世之類的的稱呼,很容易造成查閱者的混亂。例如,居魯士二世(Cyrus II / Cyrus the Great),亦即是聖經所說的古列;大利烏一世 (Darius Hystaspes/ Darius I/ Darius the Great),亦即大流士,有一世二世三世;而薛西斯一世(Xerxes I/Ahasuerus),亦即亞哈隨魯,也有一世二世等等,因為他們都是影響世界的大帝,弄清楚後,再看古波斯歷史就有興趣得多了。

伊朗人極之為自己古波斯有過三段輝煌歷史而自豪,這三段歷史分別是:第一段是阿契美尼德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又稱阿契美尼德王朝;由居魯士大帝所創,並建造了三座偉大的都城帕薩爾加德(Pasargadae)、書珊(Susa,即蘇珊或蘇蕯,聖經和合本譯作書珊)和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第二段是書珊帝國(公元224-651年),由阿爾達希爾一世開創,這是與羅馬帝國和拜占廷帝國相持不下400多年的皇朝。第三段是薩法維王朝(公元1501-1763年),由阿巴斯(也譯作伊斯瑪儀)一世開創,自立為沙阿(或沙赫(Shah),是波斯語古代君主頭銜的中譯名,中國古稱之為汗),他下令全國由遜尼派改信什葉派。後阿巴斯一世遷都至伊斯法罕,全盛人口達到60萬人,當時就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豪語。這三段時間以外,古波斯人先後被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蒙古人等統治,這是伊朗今天仍是信奉什葉派的歷史原因(參閱世界遺產系列 – 波斯.蘇冠強著)。

儘管今天伊斯蘭教分成兩大派,遜尼派(Sunni)和什葉派(Shia),大部分在中東地區的亞拉伯國家信奉的是遜尼派,佔所有伊斯蘭教教徒85%,而伊朗的什葉派只佔15%而已。兩派主要分別在於誰是穆罕默德「真正接班人」的問題上。什葉派堅持他們信服的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亞里為上帝的朋友,亞里一脈的人才可以發揚伊斯蘭教;而遜尼派則認為穆罕默德的岳父兼好友阿布伯克爾才可繼承,這些人成為日後的遜尼派,意為遵從傳統者的意思。最初是由阿布伯克爾繼承王位,成為阿拉伯帝國(唐代稱「大食國」)首位正統哈里發(繼承者的意思),但他繼位2年後即逝世;而阿里成為第四位正統哈里發,在西元656至661年間統治阿拉伯帝國。西元680年,阿里之子哈珊(Hussien)遭當時統治帝國的遜尼派軍隊殺害,伊斯蘭教的分裂態勢自此確立。在七八世紀時,亞拉伯的伊斯蘭哈里發軍征服了波斯帝國,伊斯蘭教正式取代鎖羅亞斯德教為國教。

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公元前550年左右,居魯士二世 (Cyrus II),阿契美尼斯的玄孫(也有一說是米底亞國王的女婿),推翻米底亞國的統治後,西元前539年,他攻陷了巴比倫城(位於今日伊拉克)後,建立波斯帝國,定都書珊。管治奴隸國採用懷柔政策,釋放了被囚禁的猶太人,即舊約所記載被巴比倫國王尼布賈尼撒俘擄的猶太人,把他們的聖殿、王宮和城牆都被摧毀,又被送到巴比倫作為囚奴,史稱「 巴比倫之囚」。居魯士征服巴比倫王國後,准許猶太人返回以色列,並出資重建聖殿。所以,希伯來聖經(Hebrew Bible)裏給予居魯士很高的尊崇,在非猶太系的君主(居魯士是米堤人)當中,這種情況前所未見。聖經舊約以賽亞書第44:28節就提到論古列(居魯士)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悅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發命立穩聖殿的根基。第45:1節則寫:我——耶和華所膏的古列(居魯士);我攙扶他的右手,使列國降伏在他面前。

其後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統治時期,波斯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其疆土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爾幹半島,北起亞美尼亞,南至衣索比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大流士和繼任者薛西斯在位期間,是波斯帝國的全盛時期,其疆域擴及歐亞非三洲,是一個世界性的大帝國。不過,當時好勇鬥狠的古波斯大帝很多都是戰死沙場或征伐途中死亡。公元前492年,著名的希(臘)波(斯)馬拉松一戰後,古波斯皇朝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侵,征服波斯全境。

政治上,古代波斯皇朝開啟了東方專制政體的典型;藝術上,除使用楔形文字外,波斯文化受到兩河流域文化影響,造型藝術有較高的成就,如已屬世界文化遺產的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廳、浮雕和壁畫等均甚著名。至於瑣羅亞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時被定為國教,並廣泛傳播,其分支摩尼教,在唐朝時經絲路傳入中國。拜火教,認為世界為善惡二元對立,主張貶惡揚善,也成為金庸度撰的賞善罰惡二使。

文相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