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關於加密貨幣和數碼貨幣,內地政府比歐美國家走得前很多。這邊廂,內地政府已在蘇州試行並將在今年內正式推出數碼人民幣;那邊廂,歐盟表示計劃最快要在4年後才推出數碼歐元,而美國政府的數碼美元更是十畫還未有一撇。
數碼貨幣 超英趕美
為何內地政府在數碼貨幣的發展可以超英趕美?一個可能是歐美國家民眾對私隱的要求更嚴格(大部分人都不想讓政府知道自己的消費或財政);另一個可能是內地對監控官員及民眾的「需求」更高(內地打貪的力度當然是歐美望塵莫及)。然而,另一個我認為同樣不能忽視的原因是與「陳年資本假說」(vintage capital hypothesis)有關。
「陳年資本假說」的名字有點嚇人,但其道理十分簡單。
大約8年前,我和兩位欄友在友報的月刊曾撰文,為內地網購增長比歐美等地要高出好幾倍,提出幾個假說。其中之一就是「陳年資本假說」:在歐美國家,由於極具規模的傳統商舖已投資大量時間金錢到傳統銷售手法之上,採用新網上模式動機會較低,新成立的網上小商戶又不容易與其比併,傳統銷售的陳年資本就有「阻住地球轉」效果。相反,當時內地經濟改革才30多年,零售業巨無霸不夠發達地區多,電子業、百貨業、成衣、家具等市場最大五家公司市佔率,都比美國低。市場上陳年資本有限,故網上零售發展較迅速。
體制不便 造就沙錢
同樣道理,在歐美不少國家裏,傳統銀行已投放大量資源到傳統的銀行業務及其經營方式,大部分民眾亦已擁有銀行戶口,以及對傳統的銀行服務習以為常。相反,不少發展中國家,如內地的傳統銀行體制並不成熟,而手機的普及又令交易電子化的成本更低,於是貨幣數碼化亦變得更順理成章。
其實,正式推出數碼貨幣的國家並不是我們的祖國,而是早前已有限度推出「沙錢」(sand money)的中美洲島國巴哈馬。當地的中央銀行行長近日接受訪問時提到,巴哈馬政府推出數碼貨幣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少人因地理因素(該國是島國)並不能享有傳統銀行服務,數碼貨幣則有望把這些邊緣人士帶回全國的金融系統:
In an island geography it’s very hard to provide financial services through a physical channel. The cost considerations have meant that banks in some cases refused to service some of our rural ‘family islands.’ Those communities can eventually piggyback off this [digital] infrastructure to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with traditional financial-service providers.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