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新婚的 Monet 與 Camille 定居 Argenteuil,生活閑靜美好。那時候的 Monet 最愛以 Camille 和八歲的兒子 Jean 為模特兒,描繪了大量畫作。當時的 Monet,剛剛與巴黎的藝術圈子完成了第一次的印象派畫展,「印象派」的名字在法國藝術界冒起。Monet 一方面雄心壯志,誓要在藝術界闖出名堂,一方面與妻兒在郊區 Argenteuil 共享天倫之樂。
這時候的 Monet 無憂無慮,繪出了後世知名的 Woman with a Parasol,描繪正在散步的 Camille 與 Jean。畫中的微風與陽光混和在一起,花草、天空與 Camille 的衣服色調互相配合,整幅作品主要由藍、綠、棕等色彩組成,清新自然,散發出恬靜柔和的氣息。
有趣的是,十年後的 Monet 竟然畫了一幅構圖十分相似的作品:
畫中的模特兒不是 Camille,而是 Monet 的繼女兒 Suzanne。事隔十年,Monet 身邊的一切,已然不再一樣。Camille 此時已去世數年,Monet 與 Hoschedé(已歿)的太太 Alice 相愛,一方面承受着世俗的目光,一方面獨力養活八個孩子。Jean 已長大成人,Monet 也已離開 Argenteuil 多年,並開展了浪跡天涯的人生。
Monet 繪畫這幅作品時,已到訪過春和景明的意大利,這段期間正在家裏稍作休息,籌備下一段旅程。
Monet 為何故調重彈?
老酒新瓶,Monet 十年後的作品,着眼點卻截然不同。十年前,Monet 重視的,是筆下的人物。我們除了可以看到畫中人的五官,確認其身份,也可看到 Monet 細膩地描繪 Camille 長裙上的縐褶,還有微風如何吹拂 Camille 每一寸衣裙。在 Monet 筆下,Camille 優雅美麗。
十年後,Monet重視的,是物件在眼光下產生的不同的色調。這時的 Monet 剛從意大利回來,他在異地的作品,重視絢麗明亮的色彩:
這幅描繪 Suzanne 的畫作明顯經過意大利之旅的洗禮而變得更有生氣,色澤更明亮。然而 Monet 對人物的描繪,不論容貌衣飾,卻遠不及描繪 Camille 的細膩。這一種變化,其實正好反映出 Monet 整體畫風的演變:由最初精確地記錄大自然,到後來將事物簡化到最簡單、平實的描繪,純粹展現事物在雨暘明晦下的變化不同。
作品的標題,也正正表達畫家這次作畫的重點為何:Study of a Figure Outdoors, Facing Left
耐人尋味的是,為什麼 Monet 事隔十年,會突然舊調重彈,刻劃同一構圖、同一角度、同一姿態的撐傘女人?是純粹技巧上的練習,還是對亡妻無言的思念?事隔十年後作畫,畫家的心境到底為何,是平淡,抑或沉痛?答案已然無人知曉。
也許,即使一些人和事已然消失,有些情感,卻能永遠存在於一個人的內心。
參考書籍
Rachman, Carla, Monet. London: Phaidon, 1997.
原刊於藝趣談 Art Uncovered,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