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士亦商的子貢

子貢曾獲其師孔子稱為「瑚璉之器」,有一次齊國大夫田常要出兵攻打魯國,魯國國小兵弱,情況岌岌可危,他是如何「一舉而動五國之政」,盡顯其能言善辯、從政的才能?

在孔子眾多的弟子中,我最欣賞子貢。子貢不但聰明好學,而且尊師重道。在孔子在生時保護老師,資助老師「周遊列國」,雖然過着顛沛流離的日子,但14年來也願意追隨老師。而且可以出生入死,臨危受命。

老師死後,子貢守在墓地3年又3年,當時也有些人,如叔孫武等詆毀孔子,他便立刻捍衛老師的聲譽。因此,說孔子成就了子貢,子貢也成就了孔子,也不為過。

好學勤問  鑑古知今

子貢是衞國人,復姓端木,名賜,比孔子年輕31歲。他17歲起追隨孔子學習,在《論語》中記載了20多則與他有關的話語,他問仁、問君子、問禮、問貧與富、問文、問政、問友、問士、問知人、問道、也問孔子對管仲的評價等,由此可見,子貢好學勤問,他在各方面都有很出色的表現,可士可商。

孔子也非常賞識這個弟子。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因為子貢經商有道,家財豐厚,故問貧和富。孔子回答説:「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又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如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孔子聽到子貢舉《詩經》的例子,非常高興,子貢已有一定的學養,可和他說過往的學問而知道將來會發現的事情,即鑑古知今。

古時侯,社會分四個等級或身份,「士、農、工、商」以士最高,商最低,因為商人不事生產,只透過賣買取利,不受時人尊重。士即讀書人,有廣博的知識,有機會入仕從政,做領導的角色,所以子貢也經常問士和問政。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柳木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孔子提出了為士的三個層次的要求,從高到低,並歎息當時為政者的水平不足多提!

從政之才  能言善辯

但孔子説子貢是從政之才。季康子問:「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孔子對季康子說子貢可以做使,即使者、外交人員。其實,子貢也曾問孔子應該從士還是從商。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瑚璉是貴重的禮器,子貢日後真的成大器。

孔子的學問分四大方面,德行、政事、言語和文學。子貢和宰予都是「言語」的高才生,能言善辯,是外交的人才。但是,子貢也是「政事」的人才,他也經常問政。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對孔子言,以德治國是最好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國君以正治國,人民信之,愛戴支持,心悅誠服,國民團結一致,國家自然強大,能抵禦外敵。

一舉而動  五國之政

子貢確確實實是「瑚璉之器」。有一次,齊國大夫田常要出兵攻打魯國,魯國國小兵弱,情況岌岌可危,在此危急關頭,孔子決定派子貢出使,子貢臨危不懼,先後代表魯君出使齊、吳、越、晉等各國,最終説服了田常,又使得各國國君採納他的主張,解救了魯國的危難。

《史記》:「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所以有云:「一舉而動五國之政。」子貢在這方面的貢獻也可以說為孔子之道,吐氣揚眉!

子貢和顏淵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可惜顏淵體弱多病,又沉默寡言,到40歲便早夭,只是安貧樂道,能做到「不遷怒、不貳過」,能長時間守仁而不遠仁。相反,子貢經商有道,惠澤他人,資助孔子推展文教工作,他通達明理,善言辭令,長於外交,影響較大較為深遠。

子貢具備智、仁、勇三達德,亦士亦商,是孔門的精英,十傑之一,在孔廟中佔一席位!子貢的事績實在太多太豐富了,要多寫一篇才可以有足夠的篇幅呢!要下次再談!

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