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吹冷風

當教練和運動員及一班支援人員整裝待發,準備陸續出發前往印尼雅加達參加第18屆亞運會的時候,香港市民大眾普遍都感受不到亞運會的熱鬧氣氛。

可能由於我曾經在體院工作過近10年,對亞運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但卻又感到興奮的感覺,因為對體院資助的精英項目,這四年一度的亞洲區最大型綜合性運動會,便是所有教練、支援人員、運動員、整個體院精英系統在過去接近四年的工作和努力可以得到多少分數的成績表。

尤其是在體院的精英項目設立中,絕大部分的項目都是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對那些非奧運項目如壁球、保齡球、武術、空手道等等都要把握亞運會來證明自己在整個精英體育編制中的實力。

香港亞運氣氛冷淡

當教練和運動員及一班支援人員整裝待發,準備陸續出發前往印尼雅加達參加第18屆亞運會的時候,香港市民大眾普遍都感受不到亞運會的熱鬧氣氛,這跟電視台和傳媒在這方面的參與和報道不無關係。

記得早幾屆的亞運會,部分傳媒一早已經準備有關報道,包括為本港參賽健兒印製特刊介紹。更早的年份,如1990年在北京舉行的亞運會,還有免費電視台如無綫電視隆重其事,撥出很多的時間作現場轉播。時至今屆,亞視已成歷史,連無綫電視的體育組也被支解破碎,大家只能寄望取得今屆亞運轉播權的有線電視,但在年年面對虧蝕的營運情況下,有線電視亦難以巨額資金投放在今屆亞運會的電視轉播上,最後造成轉播的比賽和節目內容對香港觀眾失去吸引力。

其實,我們每年花了超過5億元公帑在體院精英項目的培訓上,四年即共20多億元,但到了這四年一度的亞運會來臨,香港市民大眾卻不能在電視和更多媒體的平台一齊見證和分享運動員過去四年或更長時間艱苦訓練的成果,對整個體育界和香港不是一個大損失嗎?特區政府不應該積極想出解決方法嗎?2020年東京奧運很快便來臨,到時有電視轉播這個全球最高水平的大型綜合運動會嗎?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鍾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