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亞洲家庭高峰會於早前(8月19至22日)舉行,今年主題為「家庭福祉 ‧ 持續發展:亞洲行動綱領」,本社訪問亞洲區家庭研究聯盟主席朱楊珀瑜女士、家庭議會主席石丹理教授、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謝樹基教授,探討有關亞洲家庭高峰會的活動細節、家庭影響評估和香港家庭問題。
亞洲區家庭研究聯盟(CIFA)邀請了香港大學、家庭議會、社會福利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4個機構,在2017年末組織籌備委員會,希望透過這個機會雲集政府人員、專業人士、私人機構參與討論,帶出家庭福祉的重要性。
峰會探討四大主題
亞洲區家庭研究聯盟主席朱楊珀瑜女士表示,4天的峰會舉辦了多場活動,其中包括幸福家庭博覽和研討會,邀請多位講者包括包括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社會發展政策司司長Daniela Bas女士、家庭議會主席石丹理教授、新西蘭奧塔哥大學Richie Pulton教授等分享了對家庭問題的論證和研究。
研討會亦就貧窮、快樂健康和諧的家庭、家庭生活與工作平衡、人口老化四個主題邀請9個國家、17位講者,發表了超過76篇論文。
從家庭角度思考公共政策
石丹理教授指出,很多政府政策會影響家庭。政府制訂政策前,應先以家庭角度評估。他強調三套價值觀,愛與關懷、溝通與和諧、責任與尊重。香港是亞洲區第一個從家庭角度思考政策的地方,官員必須要有家庭友善的心態,按家庭需要制訂政策。他也希望公務員事務局能在公務員入職前的訓練計劃中融入這些家庭元素,使他們對家庭的了解加深,思維能拓展到家庭層面。
再婚家庭問題亟須重視
謝樹基教授表示,香港目前面對的家庭問題可以用「CAS」三個英文字母總結,Caregiving(照顧):即跨代照顧、照顧所需的金錢以及照顧傷殘、成癮、老人、病人等;Aging(人口老化、三老問題):被照顧者、父母、兄弟姊妹的年紀很大;Space(思想、心靈、精神狀態空間),如父母長期工作使家庭缺乏溝通。香港在華人或非西歐人士圈子做家庭研究或論述其實有先導作用,現時愈來愈多精神科研究和服務開始關注家人情況。高峰會會有相當多的內容分量針對家庭照顧、育兒等話題展開討論。除了總結現有的數據或服務、政策經驗,其實前瞻也很重要,香港家庭的組合一直在轉變,再婚人士已達整體婚姻註冊數目的三分之一,但我們對再婚家庭的了解和研究近乎於零。再婚、離婚的課題亟待研究,且跨代育兒的情況愈來愈多,父母需要工作,只能由祖父母照顧小孩,而我們卻不了解其中會有什麼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香港可帶領亞洲家庭健康工作
他指出,政府思維的轉變、家庭議會和有心人的倡導是香港在處理家庭問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條件。政府要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家庭一旦不能順利運作,很多問題都會出現。因此政府制定政策時會思考如何能讓家庭變得更好。回歸後政府重視政策研究,開始在評估、研究可行的前提下同意撥款。另一個條件則是家庭議會的家庭影響評估會檢視政策對家庭穩定性、多樣性和弱勢家庭的影響;最後則是民間、學界力量的輸入,香港成為亞洲第一個進行家庭影響評估的地方。每次到不同國家辦研討會都會與當地機構、政府部門合作,這次高峰會有16個國家的人士參與和演講,全賴有心人的支持和經濟援助。
公眾對家庭問題關注度提升
愈來愈多人討論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和家庭生活素質,香港也有些男士因為自己較擅長照顧孩子而放棄工作,成為「家庭主夫」。鑑於愈來愈多男士把家庭幸福放於首位,因此,家庭議會強調家庭生活友善、「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劃」及家庭影響評估。香港在家庭也一直在進步,如產假增加、男士侍產假亦於2015年開始實施。
與會者強調,處理家庭問題不只是社工的專利,所有專才的智慧都可透過跨專業、跨層次、跨界別合作,促進家庭福址。
創意計劃提供新角度處理問題
朱楊珀瑜女士表示,峰會活動之一的「和富3A計劃」透過比賽形式,鼓勵參賽者關注家庭問題並以全新角度處理家庭問題,如新加坡的參賽者因為家庭成員經常使用智能手機而發生爭執,致使關係變差,新加坡參賽者提出的計劃,並非禁用手機,而是如何用得更好,反過來協助家長與孩子一起借助資訊科技的發展來培養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