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亞洲地區的信貸評級,感慨良多,亦可以看見美國三大評級公司用美國角度來評估風險,究竟有多大勝算。
1997年初,亞洲金融風暴尚未發生,一切大好,日本雖然已陷入「迷失十年」,但評級仍是AAA,新加坡在美國保護傘下亦是AAA,香港要在7月回歸中國,在美國人眼中,死了半截,只評得AA-,中國遠遠落後西方,銀行壞帳累累,只得BBB。
美國人何其沒眼光,快將陷入危機的韓國,亦有AA-的高評級,台灣亦是在美國保護傘的地區,得極高的AA+,令人訝異,當然台灣外匯儲備是高的,但九七風暴一來,韓國失控,1997年12月被貶至B+,非投資級,要IMF救亡,要到2015年,才回到AA-。2021年被評為AA,有希望再升一級,反而日本在這1/4世紀不爭氣,已跌至A+級。
而中國則連升多級至A+,中日目前是同級,不過中國評級機構大公國際有異議,中國外匯世界第一,理應AAA,反而美國被降級至A(2021年7月),中美看法差異之大,可見。香港維持了金融中心地位,如今已是AA+級,可見九七時,評級公司之謬誤,有錯能改。
台灣由九七AA+降至2021年的AA,和韓國同級,比日本高兩級,四小龍評級都比日本高,九七時誰能料到。值得注意是三大評級公司,除了標普外,穆迪和惠譽都將台灣改稱為「中國台灣」,說是「營運的決策」,但三大對台灣評級一致是AA、Aa3和AA,台灣債務並不危險,因為中國是認帳的,邏輯說得通,四分之一世紀,亞洲確大變!